关闭
高端服务

探讨对建设城市街道住宅小区的规划与管理

所属栏目:推荐论文 时间:2021-10-18

  探讨对建设城市街道住宅小区的规划与管理

  黄劭

  [摘要]:街道是人民相互沟通和交流信息的重要公共场所,文章通过城市居住区街道的现状分析,探讨了城市街道居住区建设中的问题,提出了实施居住区街道建设的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城市居住区;街道文化;步行街道;街道管理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的旧城改造日新月异,新建的住宅小区也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极大改善了人民的居住条件,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住宅小区居住环境的优劣,首先取决于规划方案的好坏。针对近年来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日益提高,规划设计出一批居住环境良好﹑社区功能完备,具有当地特色的高水准的居住小区对我们来说已经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1、住宅小区居民的特点

  (1)住宅小区的人口密度大。活动频繁且时间集中在住宅小区的有限时间内,居住着少则几千,多则上万的居民,他们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小区内,一年四季与之朝夕相处,每天都与小区的环境凄迷接触。尤其是在早上的晨练时间和晚饭前后以及节假日的休闲﹑娱乐﹑散步﹑聊天等室外活动,更是将自己溶入了小区的环境之中,于是对家园的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和密切的关注,对环境的优美和环境提供的完善的功能有了更多的憧憬和期待。

  (2)住宅小区居民的的年龄结构多层次化职业不同,生活习惯迥异,对环境有着多样化的需求。人民有着不同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并且文化素质高低不同,审美情趣偏好各异,因而对环境就有着不同的要求,如小孩喜欢追逐玩耍的场地,中年人需要放松休息场所,老年人的休闲娱乐地方,邻里朋友需要的沟通社交空间等。

  (3)现在城市居民的心理和身体压力很大,需要释放与放松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剧烈的社会竞争﹑沉重的生存生活压力﹑紧张单调的工作内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喧嚣﹑嘈杂﹑严重污染的城市环境,使得人民感到身心疲惫。人们与自然隔离的太远﹑太久了,现在人们都无不时时渴望有一个清新幽雅﹑安静舒适的环境来舒张放松紧张疲惫的身心,释放心中的压抑与压力,渴望大自然对心灵的抚慰。

  2城市居住区街道的现状分析

  在城市居住区内,街道区街道活动即安全又方便。居住在这种环境中的人们感觉惬意融融。但是这美好的居住环境里却存在着很多问题。我国城市的居住区街道普遍包揽了物质性平民窟体现的要求,进入了“物质性平民窟”的危机状态:

  2.1由于一些与规范相脱节的旧建筑物紧挨建筑红线布置,道路与建筑间隔不够,布局不合理,居住的街道过窄﹑道路无系统﹑照明不够﹑转角过急等,给居民晚上出行带来一定的不便,同时,也容易给犯罪分子带来方便,造成较高的犯罪率;

  2.2街道出现许多杂货店,机动车和流动人口逐渐增多,治安和卫生紊乱,形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由于流动人口多,人群文化素质及结构不同,对小孩的安全造成了威胁,因此,居民很少到公共场所聚会和活动,街道丧失了人性化交流空间的可能;

  2.3.街道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公共绿地少。在狭窄的街道中,消防车和垃圾车无法进入,或是进入后掉头空间不足,通常是有进无出。同时,街道卫生管理人力都不足,卫生环境无法改善;

  2.4.街道之间,建筑之间的外表特征比较相似,多呈矩阵形规划,巷道较多,街道环境识别性不强,现代标识系统没有及时弥补快速老化的社区街道环境,对环境不熟悉的人往往会迷路,给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2.5旧城改造中,由于一些开发商不顾城市发展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以开发商经济效益的喜好定夺建筑的空间,街道的性质也随其改变,商业中心、居住区、商务区生产杂乱。

  针对以上街道出现的种种问题,市民能意识到其对社会进程的腐蚀性作用,并强烈的要求去改变这种现状。其使用效率低,在消耗资金下并不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反而成了一种“街道负担”。

  适合人居住的环境应该是围绕居住和生活空间的生活环境的总和。因此,街道环境的改善不是肓目的景观拼凑和建筑表皮装饰,而是一个有计划有目的,集合功能、生活、文化传承性相综合的全面性规划。

  3实施城市居住区街道建设的措施与对策

  (一)保护与发展街道生活文化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这么一句名占:“文化”在设计中就像天气一般,“人人都在谈论它却都对它无能为力”。文化它来源于,丰活又消失于生活。它不能通过“设计”而得,它是前人不断决策和选择的珍物。缺少文脉延续的街道不能体现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的文化与生活特色。

  现代城市居住区街道的作用通常仅作为居民出入的通道,大多初搬迁到城市的人都感叹城市里没有人情味,邻里之问互不认识。这也印证了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对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一种复合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习俗和人类作为社会成员所拥有的任何其他能力与习惯。[6]相比之下,曾经亲切的居住街道也变得陌生。在维护和发展街道文化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点:

  1.传承民族文化

  在建设过程中不能随意改变原有的社区空间布局或是改变建筑和街道原有自然形成的社会功能。对一些场所例如戏台、棋社、手工艺制作坊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进行保护和发展,发挥其原有的社会功能。

  2.丰富社区文化

  组织一系列活动增加居民问的互动关系。积极建立公共服务设施,扩大活动交流空问。如:举办老年人娱乐活动、小孩特长比赛、组织社区大扫除、评选社区贡献奖、设立文化馆等,加深街区居民的群体意识。

  3.强化设计文化

  注重居民对生活文化和环境选择的意愿,它是居民的一种偏爱,是对街道生活环境的群体共识。即使在陌生的新街道环境中,居民还是不由自主地改变了设计的原有想法。没计师应运用开阔的眼光去更理性研究和概括出居民的理想街道环境,从而进行更好的设计。

  (二)设计以步行为主的街道

  在城市老居住街道中,道路网线与日益频繁的人行和车行交通不相适应,很多广场和街道都变成了停车场和交通枢纽,使得通行效率低下。如何改制新的交通方式是服务人们生活、提高空问舒适性的重要条件。

  1.建设综合型功能的公共空间

  在荒废的群体建筑地域,建立起集工作、生活的综合型景观建筑环境,从而减轻由于生活、消费、工作等相互隔离而造成每天横跨城市所耗规划设计建筑知识费的能源,同时可以减缓市民高度的使用汽车。公共空间是人们繁忙后的一个心灵解放的场所,也是解决现在城市人不愿意交流的现状的良好途径。

  2.限制机动车

  在居住街道上,通过车行,人的视觉能力无法关注到街区的状况,对街道的体验能力下降,了解环境的时间需更长。应该禁止在赏游和集中消费的街道进行通车,应规划成文化机械性步行区,在周边附属街道进行交通枢纽的链接。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同时,增进了人与环境的互动。

  (三)加强居住区管理

  如果把现代建筑规划建设视为我国城市社会经济化的重要“骨架”,那么街道的美化也充当了后期的“护肤”效应。城市的商业中心、商务大厦,能苴接反映城市的城市化水平,但居住环境却不能与其发展同步,街道的脏、乱、差已严重得影响了居民的生活。

  1.解决环境卫生问题

  居住街道的建设不应该是大动干戈的剔除与添加,只需将脏、乱、差剔除,管理规范化,达到在细节上提高生活质量。比如:有足够的垃圾筒和环卫工人、不允许商贩在我们行走的道路中间堵塞、下水道不时要进行疏通和杀毒、居住外立面整齐干净等。

  2.解决区域安保问题

  街道环境具备安全性,居民才会有归属感。居住街道管理应借鉴现代小区的物业管理模式.设置相应数量的保安值班亭、摄像头、路灯,这有效解决一些安全忧患,保证居民的人生与财产安全。其次,完善生活安全系统,在暂时不能改变的狭窄街道中,应该设置足够多的消防水箱。同时,应该设置残疾人通道、建立明显的道路标识系统,加强居民对建筑的识别能力,减少老人和小孩在街道中的迷失等。

  4、结束语

  街道建设在现代社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我们应该将居住街道文化作为体现城市文化与地域特色的其中一个部分加以重视, 建设富有特点和具有新颖的居住空间环境的居住小区是完全可能的,城市居住区街道文化建设要强调以人为本,传承民族文化、弱化交通的运用,依据居民的生活方式,加强卫生管理,做好安保工作,形成居住区和谐的家的归属

  参考文献

  [1](日本)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街道美学[M].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7.40

  [2]王中著.公共艺术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5

  [3](日本)浅见泰司编著,高晓路,张文忠,李旭,马亚杰,管运涛,王茂军译居住环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

  [4](美)阿摩斯•拉普卜、特著,常青,张昕,张鹏译.文化特性与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70,72

  [5]李砚祖著.环境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0

更多学术问答


Copyright 2002-2023 www.qikanzj.com 京ICP备160519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