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高端服务

农产品地理标志对民族区域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研究

所属栏目:推荐论文 时间:2022-06-18

  摘 要:运用民族 8 省(区)2008—2020 年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农产品地理标志对民族区域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结果显示:农产品地理标志能够显著促进民族区域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为此,课题组建议为更好地缩小民族地区贫富差距,应立足特色资源优势,打造优质地标农产品,同时做好农产品地理标志可持续机制建设,进而推动产业链延伸。

  关键词:农产品地理标志;民族区域;城乡收入差距

农产品地理

  学术界关于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成果颇丰,大致分为要素类和非要素类两类影响因素。其中,土地、信息和劳动力等要素类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影响。钱忠好和牟燕(2013)重点考察了土地市场化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表明两者之间存在倒 U 形关系 [2]。郭家堂和章玉贵(2019)研究发现互联网对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阻滞作用 [3]。刘劭睿等(2021)认为劳动力转移可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且该影响具有单一的门槛效应 [4]。此外,城镇化、市场和政策等非要素类因素也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例如,曾珠和胡通伟(2018)认为城镇化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其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 [5]。史晓红等(2012)通过实证分析证实了中国持续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与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农林水支出、城乡社区事务支出等)有关[6]。然而,振兴乡村、农民收入得到提高才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

  时至今日,农产品地理标志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已有研究主要是以定量的方法分析农产品地理标志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 [7-8],且定量研究中大多数聚焦于宏观、中观层面。宏观层面,刘华军(2011)通过省际截面数据表明地理标志对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具有较强的正向效应 [9],廖翼(2021)通过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得到地理标志农产品不仅带动了本地农民增收,还通过经验、技术外溢等带动周边农民收入增长[10]。中观层面,各学者从某个省份入手,研究结论略有差异。邰秀军等(2017)基于山西省的县级数据和计量模型,证实只有农产品地理标志形成一定聚集程度才会对农民有减贫增收效应[11]。赵金丽等(2014)对江苏省的地理标志资源进行实证分析,并未发现地理标志资源对农民收入的正向促进作用[12]。

  综上可知,目前学者们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颇丰,且主要集中在要素类影响因素研究,而关于地理标志的研究,主要认为地理标志能够对农民的收入起到正向促进作用,但并未对城乡收入差距进行深入研究。民族区域作为欠发达地区,拥有着丰富的地理标志农产品,但同时也由于地理区位因素导致其经济发展较为缓慢,那么在农产品地理标志资源丰富的民族区域内,农产品地理标志能否促进农民增收,缩小贫富差距呢?对此,课题组通过构建计量模型,运用2008—2020 年民族 8 省(区)数据实证检验农产品地理标志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为更好地助力民族地区运用农产品地理标志资源缩小贫富差距提供相关建议。

  1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1.1 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农产品地理标志对民族区域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由于农产品地理标志数据从 2008 年开始公布,因此选择 2008—2020 年共 13 年民族 8 省(区)的数据来探究农产品地理标志对民族区域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农产品地理标志数据来自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查询系统,其余变量的数据均来自各省(区)统计年鉴。

  1.2 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城乡收入差距(disparity)。借鉴陆铭等(2004)的研究 [13],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值进行衡量,当两者比值增大时,说明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

  2)解释变量:农产品地理标志(landmark)。参考陈喜等(2020)的研究成果 [14],本文地理标志采用数量累加的方式,即本年度地理标志数量为上年度末数量与本年度新增数量之和,由于本文的地理标志数据源自农业部数据,故不存在重复累加现象。

  3)控制变量。在参考相关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基于数据可获得性背景最终选择了如下控制变量:①经济发展水平(economy),用人均 GDP 进行衡量;②城镇化水平(urban),用该地区城镇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值来进行衡量;③财政干预(finance),用公共预算支出占 GDP 比重衡量;④产业升级(structure),用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的比值衡量;⑤对外开放程度(open),用进出口总额占该地生产总值的比值来进行衡量。

  2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2.1 模型构建参考已有文献

  (詹新宇和崔培培,2017;刘荣增和陈灿,2019;刘华珂和何春,2021),本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验证农产品地理标志对民族区域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disparityit=β0+β1 landmarkit+β2 economyit+β3 urbanit+β4 financeit+β5 structureit+β6 openit+μ+εit其中,被解释变量为城乡收入差距(disparity);解释变量为农产品地理标志(landmark);控制变量包括经济发展水平(economy)、城镇化水平(urban)、财政干预(finance)、产业升级(structure)和对外开放程度(open)。本文的模型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控制了省份固定效应μ,εit为随机扰动项。

  2.2 变量的描述性

  统计描述性统计结果。被解释变量 disparity 的均值为 316.6,标准差为 45.26,最小值为 242.0,最大值为 428.1,说明整体上来看我国民族 8 省(区)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并且内部个体间城乡收入差距的差异较大,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省区是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省区的两倍。

  2.3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分析

  报告了农产品地理标志对民族区域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回归结果,其中列(1)为未加入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列(2)为加入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列(1)显示,农产品地理标志(landmark)对城乡收入差距(disparity)的影响在 1% 的显著水平上为负,系数为 -0.873,表明农产品地理标志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有积极作用。列(2)显示,农产品地理标志(landmark)对城乡收入差距(disparity)的影响在 1%的显著水平上为负,系数为 -0.334,同样表明农产品地理标志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有积极作用。列(1)与列(2)的结果说明,无论是否加入控制变量,农产品地理标志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有积极作用。

  2.4 稳健性检验

  2.4.1 替换因变量

  考虑到对于城乡收入差距,除了可以用其收入比度量外,还能用其消费支出比值进行衡量,因此本文将因变量替换为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比值(gap),重新对模型进行回归。由结果可知,农产品地理标志(landmark)的系数无论是在未加入控制变量的回归方程还是在加入了控制变量的回归方程中均为负数,且在 1% 显著性水平上显著,结论与上文的基准回归结果一致,即农产品地理标志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有积极作用。

  2.4.2 工具变量法

  为进一步解决遗漏变量和测量误差导致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采取工具变量回归对模型进行检验。本文以滞后一期的解释变量(L.landmark)作为工具变量,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控制可能的回归偏误。作为参照,列(1)报告了原模型的回归结果,即列(1)、列(2)为第一阶段的估计结果,列(3)为第二阶段的估计结果。列(2)中工具变量 L.landmark 的估计系数为 1.118,在1% 的显著水平上为正,即滞后一期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正向影响当期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该方向和预期相符。

  列(3)中 landmark 系数在 1% 的显著水平上为负,和原模型估计结果一致,即农产品地理标志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有积极作用,前文结论是稳健的。此外,在工具变量的选择上,Anderson LM 检验显著拒绝原假设,说明所选取的工具变量 L.landmark和内生解释变量 landmark 相关,不存在识别不足的问题;同时 Cragg-Donald Wald F 值为 397.103,明显大于 Stock-Yoga 弱工具变量检验的临界值 16.38,拒绝了弱工具变量的原假设,说明不存在弱工具变量问题,工具变量的选取是合适的。

  3  结论与启示

  本文基于 2008—2020 年民族 8 省(区)的面板数据分析,实证研究了农产品地理标志对民族区域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上述研究表明:农产品地理标志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有积极作用。农产品地理标志作为农民致富的“金钥匙”,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为更好发挥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作用,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立足特色资源优势,打造优质地标农产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农产品地理标志来自特定地域,是当地的农业“名片”和区域公用品牌,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性。因此,各地政府要对中央地理标志农产品扶持政策梳理总结,引导地方因地制宜地出台支持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的政策,积极挖掘当地的优势资源,打造乡村振兴的特色板块,提高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竞争力和附加值,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2)做好农产品地理标志可持续机制建设。其一,是要做好相关的引导支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农业主管部门要积极鼓励、引导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申请注册地理标志,加强申请注册指导工作;其二,是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农业相关部门要加强联系与协作,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完善地标农产品生产、研发、加工、销售等环节的配套服务,合力推进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可持续发展。

  3)推动产业链延伸。当前农产品市场竞争不再是初级产品的直接竞争,可通过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延伸开发,通过全产业链向农业生产、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旅游等一二三产业融合拓展,提升整体效应。

  参考文献:

  [1] 张红宇 . 农 民 收 入:实 现 共 同 富 裕 目 标 的 路 径 选 择[Z/OL].[2021-12-04].

  [2] 钱忠好,牟燕.土地市场化是否必然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基于中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的检验[J].管理世界,2013(2):78-89+187-188.

  [3] 郭家堂,章玉贵. 互联网能阻滞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吗?: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J]. 上海经济,2019(6):57-73.

  [4] 刘劭睿,廖梦洁,刘佳丽.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影响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7(6):73-84.

  [5] 曾珠,胡通伟.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区域差异性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20-28.

  [6] 史晓红,李金霞,陈磊.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对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有效性评价:基于DEA和CCR模型的面板数据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2):91-95.

  [7] 王育英 . 农产品地理标志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研究 [J]. 农业与技术,2018,38(23):164-165

  作者: *柳 鹏 , 黄祥芳 , 赵丽芳

更多学术问答


Copyright 2002-2023 www.qikanzj.com 京ICP备160519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