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高端服务

中国汽车工业离世界有多远?

所属栏目:新闻中心 时间:2014-05-27

  中国汽车很热闹,媒体上总不乏热点:奇瑞的迅速占领低端市场,质量却一路走低;比亚迪的电动汽车概念似乎在资本市场的效用大于实物市场;MG和沃尔沃等洋品牌的买进,赚了眼球背了负担;各处此起彼伏的车展严重缺乏汽车元素,成为模特秀……

  现代汽车工业中,整车公司居于食物链的顶端,整车厂建立品牌价值、整合资源、装配整车、控制质量、直接面向客户。食物链的下一层是零部件供应商,他们担负了绝大多数的研发职能,将新技术产品化中以供整车厂选用。

  中国汽车工业,在整车厂这一层面发展飞速,中国的汽车品牌已拥有很大的产销量。零部件供应商这一层则极为缓慢,在关键零部件领域鲜有叫得上名字的中国企业。因为越是核心的技术,越需要长时间的隐忍与坚持,也需要一批有能力有耐心的技术人才,与搞市场搞品牌比,回报周期长了些,显然不符合我们的时代精神。

  但不幸的是,汽车利润的主要部分正在于核心零部件。中国品牌的汽车,将价格降到自己承担的极限,但核心零部件还是必须从国外知名零部件公司采购,让人获取丰厚回报,正是这个行业的现实情形。何时中国也有了像博世、大陆这样的巨型零部件企业,我们的汽车工业才真的可以略微挺直腰杆。

  你会发现,工业的食物链,越往上层越耳熟能详,但下层的基础决定了整个工业的牢固度。中国工业越往底层越不堪,零部件供应商的下一层,是材料与设备。在某个民营小厂,车间内一日三班,冲压机上的冲头每一次的砸下伴随着一声钢板撕裂的巨响,工人熟练地将落下的零件捡至料箱,送到下一个工位,这一响意味着工人到手五分钱,老板到手两分钱。车间内很嘈杂,偶尔还会尘土飞扬,但位于角落的一个单间幸免于这些喧嚣,那里放着价值几百万的进口加工中心。人工成本已经被压低,但进口原材料压缩空间很小,最终结果是原材料成本占去产品成本的多半。

  企业主都知道国产设备的价格是进口的十分之一,也知道国产原材料价格远低于进口材料,但也无法选用,设备精度不够且故障率高,材料性能不稳定会降低合格率,算下来得不偿失。当中国的企业主和工人们生产大量的中国产品,这些产品凝结着劳动者的时间和汗水的说法毫不为过,出口到海外,即便有国家出口退税做支持,所能赚到的只是一点血汗钱。那些漂洋过海而来的高精度加工设备与优质原材料,获取利润显得格外的轻盈。

  以多轴联动数控机床为例,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核心设备,国产的数控机床与进口的相比,精度和可靠性简直是不堪一击;3D打印,作为最先进的制造技术,目前以色列等国家的3D打印机已经相当成熟,并且正在快速拓展汽车行业内的应用,而国内的该项技术仅仅停留在研发阶段而已;中国的钨钼资源领先与全球,但在使用钨钼的高级钢材领域,中国制造几乎成为廉价与低劣的代名词,根本无法与瑞典日本美国的工具钢抗衡。

  东南亚和东欧,依靠比中国人更低的劳动力成本,大有取代中国制造的趋势,如果中国汽车工业不能从底层起建立核心竞争力,随着人力成本的增加,以及关税保护的逐渐失去,后果将不堪设想。

  决定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不是资源,而是人。两大法西斯战败国日本和德国在废墟上迅速崛起,成为能与美国抗衡的两大工业强国,是历史给人们开的一个玩笑。大量技术人才的储备,以及战争工业的残酷磨练,就是根本的原因。当代中国工业与世界的差距的根源就是人才。

  最近一次中国人才的集中爆发,是在清末内忧外患与洋务运动中培养的一批精英,其成效在新中国初期最为显现,两弹一星,岂是政治口号就能喊出来的?那一批人,就算拿到世界上也不遑多让。可惜的是,从那以后中国和中国人再无同样局面,教育延续着重文轻理的传统,到今天依然没有丝毫改变。请不要拿高考“重理轻文”来说事儿,那是应试不是教育。搞金融成为数学专业人员的终极目标,成为工厂管理者是资深工程师职场上的必由之路。技术与知识,在这个国家里,是尊严还是笑料,就不必明言答案了吧。

  聪明人哪里都有,只是价值体系会将他们引向哪里。十年经验的工程师,收入低于五年的项目经理,社会的物竞天择让高智商高情商的人选择从事管理、金融等领域的工作。而以购房为首的巨大生活压力,加剧这种流动。日本员工为一个企业工作往往视为终身事业,美国人也基本以五年十年为单位,但我们换工作甚至换行业则轻巧得多。工程师的频繁跳槽,创造了GDP的同时,伤害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也伤害了这个工业。有鉴于此,技术人才的衰败和技术实力的止步不前也就一点也不奇怪了。唯一例外可能就是建筑行业,建筑已经成为中国技术实力最强的工业领域,这是也正是价值体系导向性的效果,资本的集中引导了技术人才的流入。

  如果你还怀揣着强国梦,二三子的这篇文章可能让你不开心了。丰田汽车在1937年成为独立公司,经历二战的重创后,1962年丰田汽车产销量达到100万台,80年代丰田开始打入并抢占了大量的美国市场。中国汽车行业的起步其实并不比日本晚太多,只是纷繁复杂,头绪众多。若真的想要在汽车领域跟上美日欧的步伐,时间其实并不太多了。

  经济期刊论文发表网范文投资经济职称论文发表简述高新技术产业与风险投资

更多学术问答


Copyright 2002-2023 www.qikanzj.com 京ICP备160519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