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研究、苏区研究、哲学研究、文学研究、文化研究、语言学研究、新闻与传播、心理学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艺术教育与研究、教学改革研究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论君子文化传播与“一带一路”战略 孙大军;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对古代君子文化人文精神的思考 孙自胜;
论习近平的网络安全观 周甄武;王倩茹;
王星拱的科学思想及其当代反思 刘庆炬;
王引之《经义述闻》辨正二则 刘光;
近代国人对于传统家族狭隘性的批评 张金宝;
论人大代表的公益起诉权 徐维;
网络游戏直播的著作权保护探析 方琳瑜;吴璐莹;彭小宝;
论自动投案的司法认定 王占寻;
第三方警务中的合作赞同式执法模式建构 刘丽;王明媚;
徽州传统宗族社会的慈善救助及其现代启示 李庆;
教育职称论文投稿: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的困境与专业化对策
一、专业化赋予幼儿教师师德建设新意蕴
(一)专业性: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的"分水岭"
所谓"专业",顾名思义,即专门从事某种学业或专门的学问。与之相对应的"行业"相比,专业具有非随意性,并包含着对"行业"知识、技能进行"控制"和"垄断"的色彩[1].由此可知,专业具有行业所不及的排他性,即符合专业标准的人方能进入这门"专业",也就是说,专业具有区别其他行业的独特性或本身的不可代替性。
在教育部颁行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幼儿教师是基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并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可见,幼儿教师亦具有非常明显的专业独特性。而师德作为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具有不可代替性。换句话说,幼儿教师在专业化过程中或要达到某种专业化程度,应具有与其他行业职业道德相比所不可代替的独特的道德属性。这是与以往幼师作为一门职业要求所不同的,因为以往幼师职业道德的相关要求更多的是一般师德的专业性在幼儿教育领域的简单复制。显然,专业性是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分水岭".
Copyright 2002-2023 www.qikanzj.com 京ICP备160519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