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研究、哲学研究、人学研究、价值论研究、社会学研究、法学研究、文化研究、经济研究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平等——耶鲁大学教授约翰·罗默访谈 约翰·罗默;梁爽;黄斐;刘军;
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主题与基本特点 王雨辰;
马克思、恩格斯“革命遗嘱执行人”思想探析 林怀艺;
宋代“鞫谳分司”:“听”“断”合一与分立的体制机制考察 霍存福;
我国传统契约文书“恐后无凭”套语的证据实质意义 祖伟;
我国国际海底资源开发法律制度中的地位探索 李志文;
南海航行安全中国家管辖权的冲突与协调 马金星;
当代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的本质、特征、影响及中国对策——纪念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00周年 程恩富;谢长安;
主权信用评级调整的因素与效应分析——基于穆迪和标普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思考 胡海峰;王爱萍;
人口红利拐点背景下农民工工资增长的现实诉求与多元推进机制 罗正月;
政治类论文投稿:浅谈坚持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制度
一、明确协商民主是人民政协主要特征的重要意义
协商民主理论是人民政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具有基础性、支撑性的作用。深刻认识、理解、把握和实践这一理论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第一,把人民政协作为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制度安排,上升到国家制度的层面来认识,表明我们党对人民政协历史地位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人民政协从成立起,就既是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组织,又是实现我国人民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发挥着团结和民主两方面的作用。但长期以来,人民政协民主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原因在于对人民政协民主功能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作风民主的认识上,停留在统战工作的层面上。当然,统战中也包含着民主,但民主首先是国家制度,是一种政治体制。发挥人民政协在民主方面的功能,首先需要从国家制度的角度明确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体制中的地位,人民政协与政治体制其他部分的关系。
Copyright 2002-2023 www.qikanzj.com 京ICP备160519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