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高端服务

我国中、小学学校体育改革之我思

所属栏目:推荐论文 时间:2011-10-21

我国中、小学学校体育改革之我思
邵  平
[摘 要] 近年来我国进行过多次层次的学生体质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体质状况难以令社会各界满意;通过几十年来我国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学的实践得失,从全面培养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出发,全面提高学生生理、心理水平,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和终身锻练的方法、手段。
[关键词] 学校体育; 教学;改革
1 学校体育走改革之路才能发展
建国六十年来,纵观我国学校体育教育虽有几次改革,但效果并非十分理想,不能说达到了预期的结果。包括最近几年我们进行的“快乐体育”教学,而教材几十年来始终都是小学学田径的起跑、弯道跑,蓝球、排球、体操等,中学同样是这些内容,高中还是这些内容。为什么体育教材不能像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课程一样形成一个从小学到大学的教材体系,从基本技能到爱好到终身锻炼?
最近几年我们进行的“快乐体育”教学,又被部分教师误解,快乐就是不管,自由活动,喜欢什么运动就活动什么运动,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几年来我国青少年儿童的体质与其它国家同龄学生相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的体质不但没有增强,有些指标还下降了。瘦弱型身体形态的比例增加,常见病的发病率有所升高,视力低下的现象更为严重。这些现象给我们众多启示,只有改善生活环境和饮食结构,减轻学生负担,加强心理、生理卫生保健,积极开展体育活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彻底改变目前现状;从具体措施上说,就是要把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切实抓好,从体育课、早锻炼、课间操、课外锻炼到运动训练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使学校体育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体质的重要手段。
2 影响学校体育改革的因素  2.1 观念陈旧,片面追求升学率  从恢复高考以来,在我国现实社会生活中,升学率始终是家长和社会评价一所学校教育质量好坏的重要依据。因此,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长,就不能不抓升学率。否则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校长都会受到社会各界的质疑,而家长又不愿将孩子送入升学率不高的学校就读;为了自身的生存,学校教育只有迎合社会、迎合家长,在教学中重主课,轻副课(如音、体、美、劳动技能等)。学校体育物质条件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较大,它从根本上影响着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速度与进程,也反映了教育思想与教育政策问题。     
2.2体育教师质量偏低  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陕西省汉中市中小学体育师资数量不足的问题,已基本解决。城镇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满员,且大多都有专职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分布不平衡。有的地方满员、超编,有的地方不足,特别是农村小学甚至没有。二是质量偏低。小学、初中的专职体育教师大多来自1981年之后原汉中师范学校体育师资班、汉中体育运动学校中师班培养的中专学生,虽然大多数人通过函授、自学等不同形式取得大专证书,但专业创新能力还值得商榷;特别是农村小学,相当一部分没有专职体育教师,大多数没有受过专业教育,缺乏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这种状况不能不影响到改革的深化,一切体育改革措施,最终都要依靠体育教师来贯彻落实。如果教师质量过低,改革措施再好,也难以运作。
2.3 体育经费、场地、器材缺乏  据我们调查了解,汉中市汉台区的汉中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中山街小学、西大街小学为市区两级的重点学校,各有学生2000—3000人,操场约3000平方米,城镇如此,何况农村学校;学校体育的经费和场地、器材不足是影响学校体育工作正常开展的关键原因。不少地方的学校,要钱没钱,要物没物,连上体育课都没有一块场地,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广大体育教师改革的手足。当然陕西省汉中市地处西部,又是南水北调水源地之一,经济开发受到限制,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但这里既有经济发展水平问题,也有领导人的重视程度问题。它是影响学校体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改革所要逐步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3 讨论
3.1传统学校体育与快乐体育改革是为了全体学生
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是在前苏联学校体育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于当时全社会资讯不发达,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各类文体活动,都能吸引社会各阶层大众积极参与,基本满足了当时社会发展与建设的需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教育与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日益深入,我国原有的学校体育教育与社会对现代人才培养的需要不相适应,严重影响着体育教育质量,各级领导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和对经费的投入与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和需要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等等。随着国家对人才培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之际,更要求学校体育教育把培养人才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力等内化到体育教育的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之中,课程体系、管理体制、投资理念、教学内容和方法等等都应作出相应的变革。
近年来,我们试行了在体育教学进行“快乐体育”教学,由于在认识上出现偏差,一部分教师认为只要让学生玩高兴就是“快乐体育”,在教学中不管不顾,放任自流;另一部分教师在实践中进行探索,由于理念的偏差,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教学中的学生损伤、校舍的损坏等,也导致了体育教师无心将课改进行下去。出现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令人担忧。据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教育部联合召开第1次学生体质健康工作会议,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连续10年下降,而耐力素质则连续20年下降。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男生已达24%。视力不良率仍居高不下,小学生为31%、初中生为58%、高中生为67%、大学生为82%。在2005年高招中,有85%的考生专业受限;在2005年和2006年的征兵工作中,有63.78%的高中生因体检不合格被淘汰。”〔1〕
3.2学校体育改革应讲求实效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每个在校学生希望通过体育锻练健康成才。学校体育改革应着重抓住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在生理、心理负荷;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习惯、能力;提高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素养;为学生终生体育打基础等基本问题上加大改革力度,抓出成效。因此学校体育的改革,必须紧紧围绕着那些不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质、发展与完善学生个性的体育工作,包括教学、训练、竞赛和锻炼的方方面面来进行,通过改革消除不利因素,积极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从体育学习中经受锻练,增长知识,培养情感,完善个性。
3.3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要紧紧抓住使学生生理、心理承受一定的负荷,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丰富文化生活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目的的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流动。〔2〕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配合德育与智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3〕。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无论是传统学校体育与快乐体育教学,都必须要使学生的身体承受一定的生理、心理负荷,没有一定的生理负荷,就谈不上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心理。有生理负荷的练习,就要出汗、累、甚至还要滚翻等,对于独生子女来说,就要极大的克服心理障碍;加之我们的体育教学几十年一贯制,教材缺乏吸引力、教学手段单调自然难以将学生吸引到体育活动中来。
田径运动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拚博的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球类运动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纪律作风。同时在运动过程中,对人体大脑是一个有益的积极休息过程,能够使人的大脑特别是儿童、少年达到发育、发展的平衡。如今的教材、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学生身心发育和发展。
在进行教材、教学改革中,首先应形成一套教材教学体系,在小学体育课上必修体育的基本技能(跑、跳、投、技巧、球类等),初中以上逐步按照学生的个人体质、体能、兴趣爱好进行分类教学。同时可借鉴一些先进国家的模式,学生必须在课后参加1——1.5小时的课后文体活动班,这样即可解决学校缺乏场地器材、教师不足的问题,也可极大地利用社会资源,即可使学生学会、掌握终身锻炼的技能和健康的体质,培养良好的终身锻炼的习惯。第二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真正达到一专多能,使教学活动能够达到生动活泼,针对不同体质、体能及心理状态的学生,均能实现其教学目的手段,并达到预期教学效果,使学生身心达到健康发展的最终目标。
4.0建议:
4.1提高、转变各级领导、家长、学生对学习与健身的观念;
4.2尽快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学校体育教学、教材体系;
4.3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的各类文化馆、业余体校、体育场等资源,使学生课后能够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
参考文献  〔1〕 刘梅英等 《体育强国视下我国群众体育发展对策探索》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J】2009.(7):9  〔2〕〔3〕 体育运动学校《学校体育学》编写组.《学校体育学》.人民体育出版社,【M】 1998.6:9-15
  〔4〕 赖天德著.《中国体育改革》.北京体院出版社【M】1992

体育论文发表 期刊投稿到中国期刊之家网
 

更多学术问答


Copyright 2002-2023 www.qikanzj.com 京ICP备160519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