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高端服务

西部农民宗教信仰的调查

所属栏目:推荐论文 时间:2012-05-30

  西部农民宗教信仰的调查

  ——以陕西省西乡县为例[ 基金项目:陕西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茹斯羽 佘欢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越来越得到重视,就宗教文化而言,近年来,我国信教人数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会平也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各种宗教信仰活动也在广大农村地区悄然兴起,特别是基督教在农村的影响日益扩大。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此时更应该关注农民的文化生活,这也将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利于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关键词:农民;精神信仰;农村基督教;文化建设

  基金项目: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科基础教学部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项目

  作者简介:茹斯羽(1990-),女,汉族,陕西西安,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科基础教学部2009级专业学生;

  佘欢(19-),女,汉族,陕西西安,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科基础教学部2009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班学生。

  我国现处于社会转型的剧烈变动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即人们的价值观念等各个方面都在重新整合,不断调整人民的精神信仰问题已日益成为关系到我国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特别是我国的九亿农民的精神信仰问题更加值得关注。笔者作为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科基础教学部“关注三农”之西部农民宗教信仰服务调研团的成员赴陕西西乡县进行了实地调查,以西乡县为基点,对基层宗教现状进行考察,以了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农民的精神信仰情况。

  一、 西乡县概况

  西乡县位于陕西南部,汉中东部,东邻石泉、汉阴,南接镇巴和四川通江,北连洋县,西与城固、南郑接壤。南北宽64.5公里,东西长94.5公里,总面积3240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64.79%,丘陵占28.35%,平川占6.86%。全县辖23个乡镇267个村10个居委会,有汉、回、苗等13个民族,总人口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37万人。

  笔者在西乡县民族宗教事务局了解到五大宗教在西乡县都有体现,大约有一万人信教,但影响最大的是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西乡县在汉中可以算作是民族大县,回族人口较多,约4482人,分布在西乡县的19个镇,其中城关镇回族人口数最多,约有2300人。由于伊斯兰教具有全民信教的性质,所以对于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不便多说什么,笔者就将这次调研的重点放在了基督教上。基督教在西乡县的具体情况是一个教会四个点,教会从成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现有牧师1人,义工10人,传道员6人,信教群众780人。每年仍有新教徒入教,可见基督教在西乡的影响仍在扩大。

  二、 对教徒的访谈个案分析

  ①郭奶奶,汉族,70多岁,为基督教会服务8年,负责看大门,打扫院子,在圣诞节、复活节等的聚会上做饭

  问:您当初为什么选择信仰基督教?

  答:别人都信,后来也开始信教。

  问:您认为信基督教给您带来的最大好处是什么?

  答:最大的好处就是求得身体健康、全家平安,用基督徒的话就是灵魂得救。前一段时间我的脚趾上有一个肿块,怎么治都不好,到县医院动了几次手术都不行,回来我向上帝祷告了五天,后来肿块就慢慢好了,大家都说很神奇。还有别人说的,有人在飞机上遇到危险就开始祷告,过了一会儿突然就安全了,还看到了天上有光,就用相机拍下来了说是上帝显灵。你说灵不灵。所以说我要感谢上帝。

  问:教会有什么福利吗?比如保障教徒的基本生活。

  答:教会不管个人生活,住在这里的老人要么靠儿女给的生活费,要么捡破烂卖废品来生活。

  问:平时和信其他教的人有接触吗?您平时参加其他的娱乐活动吗?

  答:你是说信伊斯兰教的?没有,平时都见不到的。过年过节的时候有“夕阳红”组织的文艺演出,我们都会去参加。

  ②丁阿姨,汉族,40多岁,原为西乡县印刷厂工人,03年下岗后来到教会做义工,现为基督教会的出纳

  问:您是03年开始信基督教的吗?那为什么选择信教呢?

  答:其实在03年以前就开始信教了,下岗后来到这里做义工。原来和丈夫不和,当时周围也有人信教,也有教职人员找到过我,就选择了信基督。后来慢慢和丈夫的关系好起来,现在生活得很好。

  问:您觉得信教给您带来的最大好处是什么?

  答:和睦。

  问:我可以理解为您收获了内心的平静吗?

  答:可以这么说。我变得宽容,一些事能忍就忍了。

  问:您现在对您的生活状态满意吗?

  答:非常满意,我已经很满足了,上帝给予我的已经足够好了。

  问:县民宗族对咱们这儿是怎么管理的呢?

  答:有时会下发一些文件,我们会组织信徒学习。

  问:每年都有新的信徒加入吗?

  答:是的,每年都有受洗的人,数目不定,但年纪大的人居多。

  三 、西乡县信教群众特征

  西乡县信教群众大体上还是体现出了我国信教群众“五多”的特征,即年龄上以老年人居多,性别上以妇女居多,文化程度上以低文化水平者居多,在城乡分布上以农村信教群众居多,在区域分布上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居多。通过走访调查掌握的资料来看,西乡县信教群众的具体特征分述如下。

  第一,年龄结构上以中老年人居多。笔者在西乡县基督教会的院落中发现,在这里居住的信徒多为老年人,而教会的义工则多在40岁左右。通过牧师笔者了解到每年受洗入教的新教徒也都为老年人。

  第二,从职业结构上来看,由于信教群众多为中老年人,所以信教群众的职业结构以务农或物业为主,但是也应看到信教群众的职业结构也在趋向多元化。例如,上面提到的教会的出纳原为西乡县印刷厂的工人,西乡县沙河镇基督教堂的负责人是一名幼师。

  第三,从受教育的水平来看,信教群众多未接受过教育,也就是说文盲居多。牧师告诉笔者年纪大教徒目不识丁,他们天天诵经,跟着说“阿门”,但也许并不了解“阿门”的真正含义。

  四、 信教动机

  一般说来,老年人信教为摆脱晚年孤独,中年人为减轻精神压力,年轻人则出于对宗教的兴趣或追求所谓的时尚。从走访调查的过程中分析,西乡县基督教徒的信教动机大体有三种。一为听人劝说受影响盲目入教,这种动机往往出现在低文化水平的老年人身上,其前提是对周围信仰基督教的人的行为产生认可感;二为通过了解和学习宗教知识而基督教产生兴趣,在一定认知的情况下选择入教,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受过教育现在有职业的中青年人身上,但在教徒中所占比例较小;三为寻求精神慰藉,具体说来就是信教为去病祛灾,发财致富,家庭平安,或者是消除对现实的不安和焦虑感。

  五、 基督教文化蔓延的原因分析

  传统的宗教思想和观念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彻底消除,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水平仍需提高,各种宗教分布广信徒多,以及国际的影响,这种种原因都说明了宗教在我国还会长期存在。民间宗教信仰形式一直存在于我国农村中,建国后由于受到种种限制而一直处于隐性状态。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环境的宽松为宗教的发展和蔓延提供了契机,这种现象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

  (一)改革开放后宽松自由的环境。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的宗教政策,也是一项长期政策。这在政策上就给宗教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环境。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使得农民的价值取向从单一走向多元,宗教传播更为广泛,各种宗教都有负心的趋势。

  (二)社会转型期的影响。社会转型期常常伴随着宗教的异常活跃,据宗教研究中心统计,苏联解体前,俄罗斯联邦信教人口的比例为22%,解体后的1994年上升为50%,韩国1947年信仰天主教、基督教的人口比列为7%,在经历了社会转型后,1985年比例达到了21%。“对稳定性的追求使得社会行为的主体对规范和意义系统表现出一种努力予以捍卫的惯性。然而,有些时间和经历却不容易在显存的意义系统之内得到解释,因此,这些事件及威胁到显存的意义系统的普适性,以威胁到其稳定性。”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不稳定性和风险性。改革开放后,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但现实的不确定性依然使得很多农民无所适从甚至感到恐惧和焦虑,而宗教中的公平和正义能够给信徒带来精神安慰,减轻对现实的不确信性。

  (三)农民思想状态的变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使得民众基本的物质生活有了保证,在这种前提下就会追求精神层面的寄托。民间宗教信仰形式一直在农村中存在,只是建国后,国家开展了“破四旧”运动,民间信仰被强行取缔,同时国家用行政强制、思想灌输等方式将社会主义信仰特别是激进的集体主义信仰移植到农民的头脑中。人民公社解体后,特别是后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民的价值观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原来的价值观念随之崩溃,另一方面,这也造成了农民的精神信仰陷入真空状态。在这种形势下,宗教又再次进驻农民的信仰中。

  (四)农民精神生活的空白。对于广大农村地区来说,家中的青壮年大都外出,求学或者务工,留守的老人在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了抚养子女的责任,子女又会寄来生活费,生活基本上属于很清闲的状态,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辐射面较窄,农村的公共文化生活贫乏,农民的精神生活较为单一,信教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他们精神的空白。此外,教育的缺失,思想的空白,对科学的不了解也是导致老年人盲目信教的原因。

  六 、余论

  一个社会的稳定需要一套信仰体系作为支撑。农民的精神信仰问题是关系中国农村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当然,我们不能对进行正常的宗教活动的信教人员多做评价,但是宗教的影响在农村地区愈演愈烈,在很多老年人那里甚至发展成为一种迷信,这个问题有待解决。

  (一)加强正确引导和管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一项长期政策,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解决宗教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就是在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前提下,逐步发展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造成一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若干代人共同努力。同时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实现对宗教的管理。西乡县民宗局也采取了相应的管理措施,例如设立民族宗教信息员向上反映民族宗教状况,定期对宗职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等等对宗教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规范和引导宗教活动,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统筹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强农村制度建设,促进农民富裕。扩大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减轻并逐步消除农民生产生活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三)加强农村教育,繁荣农村文化。加强农村教育,培养农民的科学精神,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才能让农民正确区分宗教与迷信的区别,选择科学的精神信仰。农村最大的贫困是精神上的贫困,基层政府应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满足农民日益提高的精神需求,填补转型期农民精神的真空层,使农民的精神有所寄托。

  参考文献:

  [1]吴理财、张良.农民的精神信仰:缺失抑或转化?——对农村基督教文化盛行的反思[J]. 人文杂志,2010,(2):175-180

  [2]朱兴涛.陇中泰县农民精神信仰问题调研报告[D]

  [3]姚力.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基督教发展的原因探析[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3)

  [4]孙尚扬.宗教社会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07-108

  [5]郑航生.社会学概论[M].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41,444

  [6]郑航生.中国社会学史新编[M].李迎生.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65-266

更多学术问答


Copyright 2002-2023 www.qikanzj.com 京ICP备160519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