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高端服务

跨越认知视角偏差的情报研究工作多元思维模型的构建

所属栏目:科学技术论文 时间:2021-03-06

  摘要:[目的/意义]有效地克服认知视角偏差,可以助力情报研究工作人员或组织全面系统客观地观察、认识、思考和分析情报研究工作对象,对于做对和做好情报研究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方法/过程]在总结国内外有关情报认知视角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构成要素、系统要素、空间、时间、岗位职位等维度,建立五个多元思维模型。[结果/结论]这些模型能够帮助情报研究工作人员或组织克服视角欠缺或局限,进而推动情报研究工作更好更快且可持续地发展。

  关键词:情报研究工作;认知视角偏差;多元思维模型;认知心理学;多维视角

图书与情报

  个人或组织,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和所积累的经验,已经形成自身的认知视角和思维模型。“认知视角”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人的认知能力。例如,“三季人”“盲人摸象”“井底观天”“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等很多中国成语、名言警句、寓言故事都对个人和组织的认知视角偏差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和生动精辟的论述。其告诫个人和组织,在认知客观事物时,要从内容、空间、时间、人员或组织等多维度扩展现有认知视角,克服因自身或情境等原因造成的认知视角偏差,科学客观地把握事物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

  思维模型,是采用简单易懂的图表、符号、公式、语言等形式,对事物的运行规律或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策略等进行的可视化、抽象化、程序化和结构化的描述,对于高效地克服认知视角偏差具有重要的作用。国内外情报行业的学者和专家[1-18],从认知心理学和认知偏差或认知偏见等角度对情报研究工作现状与发展进行了较多的论述和分析,对情报研究工作目前和未来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图书馆论文投稿刊物:《图书与情报》始刊于1981年,由甘肃省图书馆、甘肃省科技情报研究所联合主办。自创刊以来一直以学术质量建设为核心,关注图情业界的最新学术热点与动态,注重刊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内与国外相融汇的科研学术成果,是一份图情界非常有影响的两栖类学术刊物。

  吴文生[19]就航空发动机跨认知边界的创新模式进行了研究。但是,从情报研究工作个人或组织的认知视角做好情报研究工作的专门研究还鲜有文献报道。综合分析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结合情报工作实质,从构成要素、系统要素、空间、时间、人员岗位职位等五个维度建立五个多元思维模型,克服情报研究工作人员或组织的视角欠缺或局限,尽可能地扩展多维视角,将情报研究工作对象的整体与部分、优势与劣势、固有属性与内在特征、运行规律与发展趋势研究得系统、全面、准确、深入,进而推动情报研究工作更好、更快且可持续地发展。

  1构成要素维度

  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从几何上讲,点没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线只有长度、宽度和高度中的一个,面只有长度、宽度和高度中的两个,体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的全部。从虚实上讲,点、线、面,都是虚拟的概念,只有体是真实存在的物体。从维度上讲,只能观察到一个点是零维、能观察到点与线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是一维、能观察到点、线、面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是二维、能观察到点、线、面、体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是三维。对于思考、分析、研究和把握情报研究对象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可以借用点、线、面、体的思考模式,即要站在零维的点、一维的线、二维的面、三维的体等构成要素维度,建立多元思维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任一位置(16个格中的任一格),所要面对的都是剩余同样数量的位置(剩余的15个格),只是自身与其他位置的上下左右关系不同。采用这一模型,既要从局部到全局、从微观到宏观、从虚的概念到实的物体的视角,也要从全局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从实的物体到虚的概念的视角,对情报研究对象进行观察、认识、思考和分析,以使研究更加全面、准确和深入。

  例如,开展战斗机发动机的情报研究,向下可以研究其压气机、转子和叶片等,向上可以研究其战斗机、空战系统等。在这个模型中,个人所处的位置,是其擅长做的、容易做的;离其较近的位置,是可以做的,通过努力能够做好的;离其越远的位置,是越不擅长做的、很难做的,或者是根本做不到的。采用这一模型对情报研究对象进行观察、认识、思考和分析,首先要做好最擅长的或容易做的,其次要努力做好可以做的,同时要借助他人的力量做好难做的。当然,更需要跳出能力陷阱,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逐步扩大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圈,提升开展情报研究的能力。

  2系统要素维度

  系统是交互的要素组织起来的组合,为实现一个或多个特定的目的,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些要素和子系统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对于思考、分析、研究和把握情报研究对象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要站在系统要素、子系统和系统等情报研究对象系统要素维度视角,建立多元思维模型。采用这一模型,既要从系统要素到子系统、再到系统,也要从系统到子系统、再到系统要素的视角对情报研究对象进行观察、认识、思考和分析,以使研究更加全面、准确和深入。爱因斯坦说,这个层级的问题很难靠这个层级的思考来解决。

  在系统层面,你看到的层级越多,你看到的世界就越简单,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就越容易实现连续性和跨越性创新发展。站在情报研究对象的不同系统层级,打破自身认知视角边界或局限,逐步扩大和加深自身的认知视角,找到系统要素、子系统与系统的关系,站在上层降维攻击或站在下层升维赋能,打断并重构系统层级关系,理清情报研究对象背后真正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改变,小步慢跑,实现渐进式创新发展。

  例如,可以站在基础级管理(Schedule)、部门级管理(Management)、单位级管理(Administration)等情报研究机构管理的不同系统层级,可以站在战略/宏观情报研究、战役/中观情报研究、战术/微观情报研究等情报研究层次的不同系统层级,可以站在情报研究工作管理系统、情报研究操作系统、情报研究具体操作体系等管理系统的不同层级,采用升维与降维视角对情报研究对象进行观察、认识、思考和分析,以实现情报研究工作的创新发展。

  站在情报研究对象的同一系统层级,评估和识别各系统要素的长板/短板、重要与一般、顶层与底层,通过要素重组与增减、长板增长与短板补长、突破长线发展的重要要素、攻克最基础要素等实现情报研究对象的创新发展。例如,对情报研究工作、文献研究工作、情报科研工作、情报专业体系、情报研发体系等情报研究对象,可以从同一层级的不同构成要素视角进行观察、认识、思考和分析,以使研究更加全面、准确和深入。

  3空间维度

  观察、认识、思考和分析事物或问题的空间视角,可以包括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上面和下面、远处和近处、高处和低处。在思考、分析、研究和把握情报研究对象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时,个人或组织可以站在不同空间视角建立多元思维模型。

  采用这一模型观察、认识、思考和分析情报研究对象,既要站在前面(正面)和后面(反面)、左面和右面、上面和下面、远处和近处、高处和低处,也要采用第三选择思维或灰色思维站在这些面的过渡面。这样,可以从多位置、多距离、多高度观察、认识、思考和分析情报研究对象,克服“当局者迷”“盲人摸象”和“苏东坡效应”等认知视角偏差,做到“眼观六路,心系十方”,做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而实现“从系统思考、从全局谋划、从整体把握情报研究对象的运行之“形”和发展之“势”。例如在撰写某国航空发动机发展历程时,既要从政治、经济、安全与技术等角度对需求进行分析,也要从预先研究、管理、研制和市场、使用与保障等角度进行论述,才能保证脉络清晰、内容全面、特点清晰。

  4时间维度

  观察、认识、思考和分析事物或问题的时间视角,在宏观上可分为历史、现在和未来;在历史的中观上可分为远古、古代、近代;在未来的中观上可分为近期、中期、远期;在现在微观上可分为事前、事中、事后。在思考、分析、研究和把握情报研究对象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时,个人或组织可以站在不同时间视角建立多元思维模型。

  采用这一模型,从长时视域、整体或全局视域、长远视域,全面准确地研究研究对象的发展背景、发展脉络、经验与教训等,全面准确地研究现有情况和目前进展,全面准确地研究未来发展趋势或演变方向,以真正做到了解历史、把握现在、开创未来。这样,可以不拘于一时一事,不基于个别时段做出长时段的结论,既不高估近期(1-2年)的变化/价值/利益,也不低估近期(5-10年)的变化/价值/利益。

  例如,开展战斗机发动机发展研究的情报研究,既要对其当时所处的全生命周期的具体阶段进行研究,也要对当时阶段的前后阶段进行研究;既要对其历史发展(产生背景、发展历程、里程碑事件)情况进行特点与规律的研究和经验与教训的总结,也要对其未来可能的发展态势和趋势进行研究和预测。

  5人员岗位与职位维度

  位置决定立场,位置决定思维,位置决定行动。不同工作岗位的情报研究人员或组织具有不同的经历和阅历,不同工作职位的情报研究人员或组织认识和掌握不同程度的知识和技能,在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时,都不可避免地受由自身所处工作岗位和工作职位所造成的视角或视野局限的影响。因而,情报研究人员或组织要采用换位思维、角色扮演、红队蓝队、多学科小组等方法。

  采用这一模型,打破“当局者迷”和“镜像思维”等认知视角偏差,扩展自己的认知情报研究工作的宽度、广度和深度,做到“八面玲珑”,各方满意。例如开展基于系统工程思想的航空发动机情报研究工作系统构建的研究,既要分别扮演基础级技术人员、基础级管理人员、部门级管理人员和单位级管理人员进行换位思考,要思考基础级技术和管理人员关注的基于系统工程思想的情报研究具体操作系统(流程、标准、作业指导书、模板、案例等)的内容,要思考部门级管理人员关注的情报研究操作系统(情报研究需求系统、具体操作系统、产品层次系统)的内容,要思考单位级管理人员关注的情报研究工作管理系统(使命、愿景、情报研究操作系统、技术支撑与保障系统)等内容,以构建满足各方要求的适用的情报研究工作系统。

  6结束语

  跨越认知视角偏差构建情报研究工作多元思维模型,情报研究工作人员或组织,首先要实实在在地认知自己在认知视角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成见、局限甚至偏差,对自我蒙蔽保持敏感,避免无知自大,保持认知谦逊;其次,要具备认知勇气,克服认知怯懦和习得性无助等,发自内心地想打破固有思维,不断地建立和完善多元思维模型,并将这些模型内化于心;再次,要做行动的巨人,不做说的巨人,要不断地应用这些模型,进而不断强化于行;最后,要像21天效应、66天效应、一万小时定律等那样进行刻意练习,长久坚持,固化为丹尼尔•卡尼曼提出的感性思维系统。

  参考文献

  [1]霍耶尔.情报分析心理学[M].张魁,朱里克,译.北京:金城出版社,2014.

  [2]霍耶尔,弗森.情报分析:结构化分析方法[M].张魁,等,译.北京:金城出版社,2018.

  [3]高金虎,张魁.情报分析方法论[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7.

  [4]谭多幸.论情报咨询中的换位思维[J].情报理论与实践,1998,21(5):275-276.

  [5]张丹.认知偏见对情报分析客观性的影响及其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0(2):273.

  [6]严贝妮,汪传雷,周贺来,等.情报分析中的认知偏差表征及其克服[J].图书情报工作,2011(16):10-13+56.

  [7]王知津,王树义.情报分析中的误判心理及其对情报失察的影响[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6):12-15,24.

  作者:李彩玲,梁春华

更多学术问答


Copyright 2002-2023 www.qikanzj.com 京ICP备160519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