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栏目:技术指导 时间:2022-04-19
评定职称所需要的论文多是在学术期刊公开发表的论文,这对促进学术交流传播是很有帮助的,下面学术顾问也整理了几篇大气细颗粒物领域公开发表的论文,投稿人员可作为参考:
论文一、北京地区大气细颗粒物对灰霾形成的影响研究
摘要项目概况近年来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表明,北京市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10年来其平均质量浓度变化不大或者说略有减少,而直径0.1-2μm的粒子却明显增多,增多达15%以上。这些细颗粒来源广、形成机理复杂,受大气化学、大气物理和社会活动影响较大,目前认为主要是交通扬尘和经过化学转化的硫酸盐、硝酸盐、氨盐等化合物颗粒。
出处《中国科技信息》 2022年第2期1-1,共1页
关键词总悬浮颗粒物 空气质量监测 大气化学 化学转化 大气细颗粒物 细颗粒 项目概况
论文二、石家庄市大气细颗粒物中多环芳烃呼吸暴露健康风险评估
摘要为了研究多环芳烃(PAHs)呼吸暴露对人群健康的危害,通过监测石家庄市2018年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16种PAHs浓度,采用苯并(a)芘(BaP)致癌毒性当量浓度、人群终身致癌超额风险、预期寿命损失3个指标评价PAHs人群健康风险,并与本市不同年份及其他城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石家庄市PM15中PAHs年平均浓度为74.12ng/m3,采暖期平均浓度为95.59ng/m3;致癌毒性当量浓度年均值为13.607ng/m3,采暖期均值为13.154ng/m3;PAHs呼吸暴露引起的儿童和成人终身致癌超额风险分别为3.26×10-6a-1、5.15×10-6a-1;导致的儿童和成人预期寿命损失分别为20.3min、32.0min。2018年石家庄市PM2.5中PAHs采暖期平均浓度明显低于2013年和2015年同期,年平均浓度无明显规律;PAHs暴露导致的儿童和成人终身致癌超额风险与前一年同处于低风险水平,与其他主要城市处于相同数量级范围。PM2.5中PAHs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风险。
出处《甘肃科技》 2021年第21期21-25,共5页
关键词大气细颗粒物 多环芳烃 呼吸暴露 健康风险评估
论文三、大气细颗粒物生殖毒性研究进展
摘要大气污染已经成为中国最主要的污染问题。大气细颗粒物作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具有生殖毒性。本文总结了大气细颗粒物生殖毒性的流行病调查及其动物实验结果,并主要从氧化应激、DNA损伤、炎症反应和血睾屏障的完整性破坏等方面,归纳了近年来大气细颗粒物生殖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成果,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这有助于深入推进大气细颗粒物的生殖毒性研究。
出处《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3-106,共14页
关键词大气细颗粒物 PM2.5 生殖毒性 人类健康效应 作用机制
论文四、成都市城区大气细颗粒物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
摘要为了解成都市城区大气细颗粒物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在成都市城区四季采集PM2.5有效样品共计102个,测得颗粒物质量浓度以及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NH4^+、Ca^2+、Na^+、Mg^2+、K^+、F^-、NO3^-、SO4^2-、Cl^-),并分析其浓度变化特征,重点关注二次无机离子的污染特征及形成影响.结果表明,成都市城区水溶性离子与大气细颗粒物的污染浓度变化基本一致,其中二次无机离子(NH4^+、NO3^-、SO4^2-)是离子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占总水溶性离子浓度的84.8%.大气细颗粒物春秋冬三季为酸性,其原位PH值分别为1.9、2.6和2.0.城区硫酸盐和硝酸盐化学特性存在差异,硫酸盐主要表现为非均相反应过程中形成的NH4HSO4,并主要受区域传输过程的影响;硝酸盐主要表现为均相反应过程形成的NH4NO3,并主要受局地排放的影响.
出处《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1-101,共11页
关键词PM2.5 水溶性离子 二次无机盐类 污染特征
以上都是公开发表的大气细颗粒物论文,作者评职称发表论文对刊物级别也有相关要求,更多论文发表方面的疑问可随时咨询在线学术顾问,给您提供专业的解答。
Copyright 2002-2023 www.qikanzj.com 京ICP备160519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