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高端服务

县域薄弱中学地理教具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探究

所属栏目:教育论文 时间:2022-03-04

  2014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在此基础上构建学科核心素养”。2017年版(2020年修订)《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将地理核心素养概括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1]四个方面,其中地理实践力包括地理教具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中学地理教育

  由于技术水平的提高,各种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具、学具的大量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课堂教学。但是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变革,这些教具资源还不能充分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特别是县域薄弱中学,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教具资源较为欠缺,这直接影响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县域薄弱中学,大部分处于乡村地区或城乡接合部,如何发掘地方资源优势,开发地理教具并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已经成为亟须探究的问题。

  一、县域薄弱中学地理教具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现状

  针对县域薄弱中学地理教具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现状,笔者对通渭县境内的11所学校的地理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问卷反馈情况来看,地理教具的开发与应用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教具资源配备简陋,可用教具单一绝大多数学校教具资源种类单一,仅限于地球仪、经纬仪、地理挂图,有些乡村中学甚至没有任何地理教具。

  (二)教具资源使用率低平时教师上课不用教具的占80%,偶尔使用的占8%,公 开课或者其他展示类教学使用教具的占60%,主要原因为教具资源欠缺。许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缺少地理教师,由其他科目的教师跨学科代课,对教具使用的积极性不高。高中学校的使用率相对较高,主要集中于必修1地球运动部分对地球仪和经纬仪的使用,其他内容中教具的使用程度不高。很多教师在使用教具时,没有对课堂内容进行充分的设计,只是在表达不清楚时用教具加以演示,没有让学生参与演示过程,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

  (四)多媒体课件取代传统的教具资源趋势明显由于技术的进步,教育硬件资源的不断投入,绝大多数学校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施,根据调查情况,乡村学校多媒体设施虽然数量较少,但能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县城学校多媒体较为普及,教师对多媒体使用率较高,由于多媒体可以播放视频、flash等,还可以做演示实验,看起来更加直观,所以教师更愿意使用多媒体教学,而减少了直观教具的使用。

  (五)自制教具积极性不高,创新度低根据调查数据,大部分教师认为制作教具很实用、很有意义,但是经常制作教具的为3%,偶尔制作教具的为10%,绝大多数教师从来没有制作过教具,即使制作教具的老师,制作质量也欠佳,仅仅是对原有教具的改进,或对课本实验用具的重复,创新度低。

  二、县域薄弱中学地理教具资源在教学中的开发应用

  (一)学校教具资源的开发应用学校的教具资源主要有地球仪、经纬仪、三球仪等模型,洋流演示仪、季风环流演示仪等演示器材,地形图、政区图等地理挂图,多媒体、演示软件等电子器材,化石、各种岩石、动植物标本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校教具资源的使用更加便利,是实施教学的首选。如在讲高中地理必修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这节内容时,由于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如果结合黑板手绘、地球仪、多媒体形式的辅助完成教学任务,将会事半功倍,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先复习热力环流,在热力环流的基础上引入第一个环节,在黑板上画一个地球模型,假设地球表面均匀,静止不动,绘制出单圈环流;第二步,假设地球表面均匀,开始自转,通过展示PPT讲解三圈环流的形成,其中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赤道高空北流空气的偏转PPT显示不太立体化,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足,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此处可以将塑料管垂直固定到地球仪的赤道上,赤道高空向北折,北折的部分向右侧逐渐弯曲,到北纬30度线上空和纬线平行绕地球仪一圈,然后折向地球仪,具体演示时在赤道所在管道口注入烟雾,让其沿管道运行,可以直观演示低纬环流的形成过程;第三步,假设地球表面均匀,既自转又公转时,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而运动,此知识点比较难,可以通过多媒体动态演示。这样通过多种教具的综合应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知识难度,而且有效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校外教具资源的开发应用

  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针对地理学科的特性和学生好动又对新鲜事物好奇的特点,教师应积极拓展课外教学实践活动,利用现有的教具资源或自然界原有的事物充当地理教具,使教学活动成果最大化,比如通过量角器、卷尺、木棍测量正午的太阳高度,首先根据手机定位出所处地区的经纬度,计算出当地正午时的北京时间,按照这个算出时间点,选择天气晴朗的一天,组织学生在室外地面取原点O,把木棍垂直立于O点,拿卷尺量出木棍影子OA的长度M,木棍的长度N,然后在地面上过O点画影子的垂线OB,OB的长度等于N,把AB相连,形成直角三角形OAB,用教学量角器量出∠A的度数,即为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三)自制教具在教学中的开发应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结合县域特色资源和自己的教学实际,设计制作了一些地理教具,这些教具取材简单,制作容易,同时让学生直接参与制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了师生关系,还拓展了学生素质,对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如讲解“中国的行政区划”时,教师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谷物制作中国地图,每一个省用不同颜色的谷物表示出来,学生兴趣浓厚,一下子就可以记住中国的大体轮廓和各个省区的轮廓、位置;在讲解“等高线”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手握成拳头状,以食指第三关节顶点为圆心画同心圆,向外依次数值减小,则顶点为山峰,同心圆为等高线,然后手伸直,观察等高线的形态。这样直观而简单的教具是县域薄弱中学最有效的立体教具。

  三、县域薄弱中学地理教具资源开发应用的新思考

  (一)地理教具要注重应用的时机和范围

  1.导入课堂教学时的应用。一堂课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导入设计非常关键,恰到好处的教具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学“地球运动”时,教师先展示地球仪,然后拨动地球仪转动,问学生地球是静止还是运动,若运动,方向是否正确,然后自然而然地进入具体教学环节。

  2.阐明地理原理和规律时的应用。

  高中地理必修1中有大量的地理原理和规律,而要准确理解这些原理和规律绝非易事,师生通过动手操作教具,可以切实体会地理现象的形成原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如讲述“昼夜长短的变化”时,可以用两个硬纸板做一个圆和一个半圆,将圆心钉在一起,圆上画有地轴和主要纬线,半圆右侧中间部位粘上太阳光线与半圆轴垂直,然后通过演示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来验证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变化,直观的演示能够清楚地显示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形成,便于学生理解,并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3.较难知识点需要突破时的应用。

  教学过程中,对于较难用语言表达清楚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直观教具或多媒体动画的演示来加以形象阐释,这样可以把较为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立体图像,便于学生理解,如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借助多媒体设备演示冬夏季的风向和洋流的流向图,可以较为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实现传统教具与现代教具的有效结合近年由于多媒体的普及,大多数学校都要求教师用多媒体上课,在极大地便利教师的课堂教学时,也暴露出一些弊端,比如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不注重思考,学习效果反而不好,所以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使用不同的教具,从而实现传统教具与现代教具的有效结合。

  (三)充分利用县域特色资源优势,自制教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县域薄弱中学发展不均衡,条件不相同,教具的开发应用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各地应挖掘地方资源,积极开发教具和学具,满足教学需要,发动教师和学生去开发、利用地理教具,实现地理教学的图像化、立体化,使地理学习变得更为直观,从而提高学生兴趣,完成教学目标,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

  地理教学论文:问题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具资源的应用,不仅丰富了课程资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实践能力。地理教具资源的开发永无止境,教师应创造性地开发使用教具资源,在开发中创新,在创新中完善,力求使地理教具资源的应用最大化,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2],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从而构建地理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单中惠.“从做中学”新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9):77.

  作者:党德成

更多学术问答


Copyright 2002-2023 www.qikanzj.com 京ICP备160519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