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高端服务

基于适宜性-规划-等级的村庄整治类型划分研究

所属栏目:农业论文 时间:2022-01-23

  摘要:科学划分村庄整治类型并制定合理的优化策略,是实现大城市村镇体系合理布局和乡村空间高效利用的重要措施。本文基于POI、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等多源数据,综合运用适宜性评价、引力模型等方法,构建了基于适宜性-规划-等级的村庄整治类型划分方案,并以密云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生活便利和环境宜居等多因素综合作用下,密云区村庄布局适宜性呈现由西南向东北衰减的特征。借助引力模型,将研究区332个村庄划分为57个中心村、103个次中心村和172个一般村。基于适宜性规划-等级的村庄整治内涵,密云区村庄为城镇集建、特色提升、整治完善I、整治完善II和整体搬迁5种整治类型。整体搬迁类村庄未来的整治方向为可复垦型,其他村庄均为可盘活型。结合村庄布局适宜性评价、等级划分、土地利用形态和整治潜力,着眼于减量规划思路,因地制宜地提出5类村庄的整治策略。研究成果可为区域村庄用地布局优化和减量发展以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源数据;引力模型;村庄分类;布局适宜性评价;密云区

农村村庄整理

  引言村庄是居民进行农业经济活动的主要空间聚落和组织[1]。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规划缺失、监管缺位,村庄用地分布散乱、利用低效等问题,已影响到乡村社会经济系统的健康发展[2]。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年)》提出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科学安排县域乡村布局、资源利用、设施配置和村庄整治”,通过“分类推进乡村发展,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等加强乡村振兴用地保障。同时,新型城镇化建设和资源环境承载压力的双重约束,使得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逐渐由增量扩张转向减量集聚发展[3]。

  因此,客观评价大城市郊区村庄布局适宜性及用地特征,并制定合理的整治优化策略,既是乡村治理转型的内在诉求,也是新形势下保持大城市建设用地增量需求和减量约束动态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学者们基于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理论,借助GIS空间统计、重力模型、加权Voronoi图、模拟退火等方法[47],围绕村庄用地的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布局优化、整治潜力测算、整治时序与模式、整治分区与调控等开展研究[814]。

  在研究内容与视角上,以基于区位、地形、经济等多维因素展开的布局适宜性评价研究居多。随着对生态、“多规合一”、农户意愿等诉求的关注,基于产业发展、乡镇规划调控、景观生态学、农户意愿,以及村庄用地内部结构、可达性、潜力-等级等视角的研究升温[1520],并向统筹协调可持续的全域整治思路转变。在研究尺度上,随着乡村转型发展,区域村庄分化倾向加强[21],学者们更加注重村庄发展规律的影响,行政村以及地块与行政村结合的微观尺度研究增多[22]。综合而言,既有成果为村庄分类与整治实践提供了技术支撑,但是现有研究多以传统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主,村级社会经济数据往往获取有限或精度不足,难以为村庄用地布局优化提供精细化的数据支撑,融合兴趣点(PointofInterest,POI)、手机信令、GPS轨迹等多源大数据的研究欠缺。

  村庄分类与土地整治的研究相对独立[20],随着“多规合一”思想的持续深入,兼顾村镇体系规划与村庄用地布局特征、注重村庄用地整治与规划衔接的研究增多,但仍然不足。而且,根据刘彦随[23]提出的村镇有机体和居业协同体理论,村庄包括城关镇、中心镇、集镇、中心村(社区)、行政村及自然村等,不同规模和等级村庄的发展规律和用地策略不同,其整治方向和模式也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集成多源数据,构建综合考虑布局适宜性、规划约束和等级的村庄整治类型划分方法,将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城乡建设用地“减量提质”背景下亟需关注的重要命题。密云区是北京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地和生态涵养区。保障首都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是其村庄整治的重点目标。故以该区为例,提出一种综合考虑布局适宜性、规划约束和村庄等级的村庄整治类型划分方法,并提出对应的优化策略,以期为科学编制大城市郊区村庄规划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提供借鉴。

  1基于适宜性-规划-等级的村庄整治理论框架构建

  1.1内涵及逻辑关系辨析

  村庄整治是指对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聚居点的整顿,通过对农村人口、产业、设施、生态环境和已建成的村庄房屋等要素的整合与重组[24],从而形成农业规模经营、人口集中居住、产业聚集发展的紧凑布局。其中,布局适宜性是开展村庄整治的前提,是指通过结合区域资源禀赋、生活便利和环境宜居等发展现状,评估村庄生产生活发展适宜性,进而实现合理布局和高效配置。

  各类规划为村庄整治提供方向指引[25],通过对部分指标的刚性约束和弹性引导,有效避免村庄建设混乱无序、功能分区模糊以及土地资源浪费;等级指村庄等级体系,由于资源、区位等特征要素的差异化分布,形成不同等级的村庄集聚,各等级村庄联系及其组合状态的差异再作用于周边村庄,形成极化或涓滴效应,影响着村庄规模、结构与功能[26],进而形成不同类型。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村庄整治被赋予新的内涵与功能,并呈现出新特征。村庄要素整治需对标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从产业转型、生活提质、生态优化、文化繁荣、治理增效等途径入手,统筹实现历史与现实、人居环境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个体生产生活发展与乡村历史文化风貌保护等的和谐共生。在此基础上,结合乡村振兴分类要求,划分村庄整治类型,推进村庄用地布局由混乱无序到紧凑有序,将有利于实现弹性乡村建设、乡村转型和城乡融合。

  1.2村庄整治类型划分思路

  根据《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农规发〔2019〕号)和《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北京市村庄可分为城镇集建、特色提升、整体搬迁和整治完善类。其中,城镇集建类村庄主要位于城镇建设区及其毗邻区,处于由城到乡的过渡地带,具备成为城市后花园的条件和向城市转型的基础。特色提升类包括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整体搬迁类包括处于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受地质灾害影响的地区或出于文物保护需要、受重大工程建设影响需要整村搬迁的村庄。

  上述类范围外的村庄,即为整治完善类,以环境整治、拆除违法违规建设、提升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为重点,是乡村振兴的主要类型。结合规划的指引作用和区域特色资源,既考虑整治方向与国土空间规划等的衔接,又考虑村庄等级差异的影响,按照“规划引导和衔接-布局适宜性评价-引力关系构建等级划分-整治类型识别与布局优化”的思路,划分村庄整治类型。

  2研究方法

  2.1村庄布局适宜性评价

  结合密云区实际和布局适宜性相关文献,从经济发展、生活便利和环境宜居个维度,侧重以均量指标为主构建村庄布局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极值法对指标标准化;指标权重借助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分别计算,而后通过加和求取平均值进行确权;运用加权求和法计算村庄布局适宜性指数,并借助自然断点法进行指数分级。

  其中,利用层次分析法确权过程中,参考乡村发展研究专家的意见和相关文献中相应指标权重来确定判断矩阵构造环节中指标的重要性标度。极值法、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加权求和法的公式详见文献[230。表征经济发展的指标中,村内企业个数侧重反映村内产业发展情况。结合密云区产业特征,统计各村属于第二产业的工厂、公司和产业园个数。

  考虑到企业级别对就业吸引的差异,结合百度电子资料和高德认证资料,将企业分为国家级、市级(知名企业)、区级、一般和其他,赋值后按村汇总统计。人均农产品产出主要指干鲜果品和粮食的人均产量。表征生活便利的指标中,文化教育服务设施包括公共文化设施(文化宫、图书馆、档案馆、会展中心、剧院等)和基础教育设施(中学和小学)。由于全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尚不成熟,故不考虑级别,统一赋值为;处理教育设施时,参考郭梦芳31的研究和国家对教育设施服务半径的规定。

  首先确定城区(农村)中学、城区(农村)小学服务半径分别为1000(3000)、500(2000),然后建立缓冲区,再结合其社会作用与地方办学差异,将中(小)学划分为市重点、区重点和普通,并按村汇总计算。医疗养老设施指医疗卫生设施和养老设施。考虑到医疗机构级别对居民吸引的差异,先将设施划分为三甲、三级、二级、一级(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和其他(卫生院、卫生室等)个类别,全国养老设施(晚年幸福驿站、养老院、老年活动中心、敬老院、托老所等)发展同样处于起步阶段,故统一赋值为。

  计算路网密度时,为显示不同级别道路对村民生活的影响,以赋权后的道路长度计算32。表征环境宜居的指标中,地质灾害易发程度根据北京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委员会密云分局提供的突发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整理,具体在rcGIS中形成矢量图,包括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和不易发个级别,分别赋值50、60、80、100。

  将形成的矢量图与村级行政区划做叠置分析:对完全位于相应级别地质灾害范围内的村,以对应级别的分值赋值;对于跨级别的村,以村为单元统计被地质灾害范围分割后的图斑面积占村面积的比例,按照最大面积比例对应的灾害易发程度级别赋值。借助ArcGIS的“pointdistance”工具,分别计算公园和观光农业景点的辐射距离,而后按照表中公式计算景点辐射度。需要说明的是,人均农产品产出、文化教育服务设施、医疗养老设施以及景观辐射度均为多项数据组合计算后的指标,需要考虑量纲影响。篇幅所限,文章仅以人均农产品产出为例说明,标准化处理时,分别对人均干鲜果品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标准化,而后加和求取平均值。

  2.2基于适宜性-规划-等级的村庄整治类型划分

  2.2.1村庄等级划分方法

  以“点-轴”理论和空间相互作用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村庄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来划定村庄等级。引力模型是以万有引力公式为基础构建的测度空间相互作用的模型,已应用于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分析、影响范围识别和乡村空间重构等研究[3334]。通常,村庄对其他村庄的空间相互作用越强烈,该村庄的吸引力越强。

  2.2.2村庄整治类型划分规则确定

  村庄整治类型划分主要包括基于规划约束的村庄特征判识和基于适宜性-等级的整治类型划分个阶段。

  (1)基于规划约束的村庄特征判识按照最低标准或约束条件进行定性判识,有利于与相关规划衔接。结合区域实际,需要判识的村庄特征包括城市扩展、历史文化旅游和项目建设等。首先,考虑村庄是否需要保护和提升。结合特色提升类内涵和密云区实际,将传统村落(根据京政办发〔2018〕号文确定)、最美乡村(根据北京美丽乡村网站获取)、重点旅游村(根据文旅资源发〔2019〕95号、〔2020〕56号文确定)、民俗文化村(基于密云区人民政府官网搜集整理)等名录内的村庄划入,进行保护和完善。其次,判断村庄是否具备向城镇转化的条件。结合《密云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位于新城界限以及怀柔科学城东区范围内的村庄,未来向城镇集建类转化。而毗邻城镇周边或经济条件等适宜性程度较高的单元,也可划入城镇集建类,主要根据阶段二划定。

  (2)基于“适宜性-等级”的整治类型划分本阶段重点确定整治完善类、整治完善Ⅱ类和整体搬迁类。结合村庄布局适宜性评价和村庄等级划分结果,形成相应的矩阵组合,而后参考唐秀美等[22]和陈伟强等[34],对村庄整治类型归类与细化。

  其中,具有高适宜性、等级为中心村和次中心村的单元,自身布局适宜性高,且对周边村庄吸引力较强,具备向城镇转型的基础,划入城镇集建类;布局适宜性低且等级为一般村的单元,由于自身经济发展、生活便利、环境宜居等方面的限制较大,村庄吸引力也较弱,应划入整体搬迁类。其他单元可划入整治完善类,其中,高适宜性但等级为一般村、中适宜性但等级为中心村和次中心村、低适宜性但等级为中心村的村庄,其布局适宜性或吸引力某一方面的优势相对突出,可归入类;而中适宜性但等级为一般村和低适宜性但等级为次中心村的村庄,虽具有某一优势但优势不明显,未来整治力度较大,宜划入Ⅱ类。

  2.3整治潜力测算方法

  参考冯丹玥等[20]的方法,计算不同类型村庄对应的整治潜力,包括可复垦和可盘活类。其中,整体搬迁类村庄整治方向为可复垦,潜力为村庄用地面积;其余各类为可盘活型。

  3数据来源与研究区概况

  本文主要涉及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村级行政区划、交通路网)、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2018年)、高程数据、OI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其中,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来自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密云分局;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根据2018年高分二号影像(分辨率)人工目视解译获取,

  土地利用类型参考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数据中心土地利用遥感监测分类体系确定,主要包括建设用地、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大类,其中,建设用地包括城镇用地、村庄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高程数据基于数字表面模型(Digitalurfacemodel,DSM,分辨率为)获取;PO数据由新疆中指数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借助高德地图API接口抓取提供;农村人均所得、农产品产量等社会经济数据主要根据《北京市密云区统计年鉴—2019》获取。

  结合研究目的,首先将位于鼓楼、果园、檀营等城镇核心区的单元以及密云水库扣除;以《北京市密云区统计年鉴—2019》中的村名为依据,将行政区划矢量图层中空间邻近且重名的村、村名更改或行政区范围发生变化的村进行合并或名称更新,再与相应的属性数据链接,并删除无统计数据的单元(主要为林场和街道),最终共计332个村。

  4结果与分析

  4.1密云区村庄布局适宜性评价

  密云区村庄布局适宜性指数总体由西南向东北减弱。其中,高适宜性村庄(100个)主要位于城镇核心区周边,少量分布在密云水库北部。村庄地势平坦,企业分布较多,居民就业机会多且就业稳定,村民人均收入较高,经济发展和环境宜居优势突出。

  中适宜性村庄(116个)主要分布在东邵渠镇、巨各庄镇、穆家峪镇、溪翁庄镇、石城镇以及太师屯镇,总体沿高适宜性村周边集聚或环水库集聚,村庄生态用地面积占比高,观光农业和公园景点辐射能力较强,环境宜居程度高,经济发展和生活便利水平均较高。低适宜性村庄(11个)集中分布在密云水库北部的冯家峪镇、不老屯镇、古北口镇、新城子镇以及东南部的太师屯镇、北庄镇和大城子镇,村平均海拔在225m以上,地形限制较大,多处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居民生活便利性和宜居性均较差,村庄布局适宜性低。

  4.2密云区村庄等级体系

  划分密云区村庄被最大引力指向的次数介于0~8之间,并以0~1为主(村庄合占研究区的82.5%),部分村庄被指向次数在次以上。据此,将指向及以上的村庄设为中心村;指向次的村庄为次中心村;指向次的村庄为一般村。密云区中心村、次中心村和一般村分别为57个、103个和17个,个级别在各镇均有分布。其中,中心村以河南寨镇、巨各庄镇、西田各庄镇、穆家峪和太师屯镇内居多,均在个以上;次中心村主要分布在西田各庄镇、太师屯镇、不老屯镇、大城子镇内,均在个以上;一般村主要分布在十里堡镇、河南寨镇、巨各庄镇、西田各庄镇、穆家峪镇、大城子镇、太师屯镇、新城子镇、高岭镇、不老屯镇内,均在10个以上。

  4.3村庄整治类型及其整治策略

  在综合考虑城市扩展、历史文化保护等规划约束的基础上,综合村庄布局适宜性水平和村庄等级,划分村庄整治类型。结合各类型村庄布局适宜性特征、等级体系、土地利用强度和形态、整治潜力等,因地制宜提出整治优化策略。其中,人均村庄用地面积反映区域村庄用地集约程度[14],用村内村庄用地规模与人口的比值表征,值越大,村庄用地利用越不集约。斑块密度用村内村庄用地斑块个数与村庄用地总规模的比值表征,密度越大,村庄用地分布越分散。斑块分维数参考孙玉梅等[35]研究计算。值在[1,2]之间,越接近,表明斑块越接近于圆形、矩形等规则形状,反之说明斑块形状越复杂,边界较粗糙。

  5结论

  (1)基于经济发展、生活便利和环境宜居个维度,构建村庄布局适宜性评价模型,将全区划分为高、中、低个适宜性级别。村庄布局适宜性整体呈现由西南到东北降低的特征,高适宜性村庄位于城镇核心区周边,中适宜性村庄沿高适宜性村庄周边集聚或环水库集聚,低适宜性村庄集中分布在密云水库北部以及东南部乡镇。基于村庄最大引力指向次数频度,将密云区村庄划分为57个中心村、103个次中心村和172个一般村。

  (2)综合考虑村庄布局适宜性、规划约束和村庄等级,将密云区村庄划分为城镇集建、特色提升、整治完善(II)和整体搬迁种类型,其中城镇集建类和整治完善II类的村庄数量最多。建议城镇集建类以向城镇建设用地转化和内部地块更新为主,促进城乡融合;特色提升类以村庄内部用地结构更新为主,并根据传统村落、重点旅游村等不同类型的村庄发展需求,实施保护或完善;整治完善类以规模控制和人居环境整治为主,契合美丽乡村建设需求,建设宜居宜业村庄;整治完善II类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引导村民集中布局,有序推进环境整治与改造提升;整体搬迁类以减量化发展为主,引导村民易地搬迁和安置,并结合区域生态保护屏障定位,优先将搬迁原址复绿,提升生态空间。

  参考文献

  [1]李裕瑞,卜长利,曹智,等.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的村庄分类方法与实证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20,35(2):243-256.LIYurui,BUChangli,CAOZhi,etal.Villageclassificationsystemforruralvitalizationstrategy:methodandempiricalstudy[J].JournalofNaturalResources,2020,35(2):243-256.(inChinese)

  [2]张红伟,王占岐,柴季,等.基于“源”“汇”景观理论的山区农村居民点整治适宜性评价研究-以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18,32(11):65-72.ZHANGHongwei,WANGZhanqi,CHAIJi,etal.Theevaluationofsuitabilityofruralresidentiallandconsolidationbasedonthe“Source-Sink”landscapetheory:acasestudyofFangCounty,ShiyanCity,HubeiProvince[J].ChinaLandScience,2018,32(11):65-72.(inChinese)

  [3]李强,王子鑫,王弘月,等.北京市建设用地减量发展的实施路径与模式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8,34(5):86-91.LIQiang,WANGZixin,WANGHongyue,etal.StudyontheimplementationpathandmodelofconstructionlanddecrementdevelopmentinBeijing[J].GeographyandGeo-InformationScience,2018,34(5):86-91.(inChinese)

  [4]郑先迪,郑华伟,刘友兆.基于GIS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以盱眙县为例[J].土壤通报,2019,50(3):550-554.ZHENGXiandi,ZHENGHuawei,LIUYouzhao.SpatialdistributionandinfluencingfactorsofruralresidentialareasbasedonGIS:acasestudyofXuyicounty[J].ChineseJournalofSoilScience,2019,50(3):550-554.(inChinese)

  [5]魏璐瑶,陈娱,张正方,等.多情景视角下基于空间组合识别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以江苏省新沂市为例[J].地理研究,2021,40(4):977-993.WEILuyao,CHENYu,ZHANGZhengfang,etal.Ruralsettlementslayoutoptimizationbasedonspatialcombinationidentificationfromamulti-scenarioperspective:takingXinyicityofJiangsuprovinceasanexample[J].GeographicalResearch,2021,40(4):977-993.(inChinese)

  [6]李卫民,李同昇,武鹏.基于引力模型与加权Voronoi图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以西安市相桥街道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1):77-82.

  作者:唐林楠1,2刘玉1,2潘瑜春1,2郑艳东

更多学术问答


Copyright 2002-2023 www.qikanzj.com 京ICP备160519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