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栏目:科学技术论文 时间:2021-09-18
[摘要]高校精准资助育人体系的构建是实现立德树人、推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包含了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帮扶、精准教育等内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校精准资助育人体系应主动拥抱区块链,科学把握区块链去中心、不可篡改、开放透明、高度自治等特性,提升其在智慧思政、精准施策、三全育人维度的时代价值。应从加强顶层设计、坚持技术创新、推进标准统一、注重人才建设四个方面实现区块链对高校精准资助育人体系的充分赋能,让资助育人更精准、更便捷、更智慧,让资助成效可分析、可检验、可评判,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高。
[关键词]区块链;精准资助;资助育人
高校精准资助育人体系是以习近平同志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精准识别为基础、精准管理为抓手、精准帮扶为关键、精准教育为目标的立体化、智慧化、精准化的资助育人工作体系。区块链作为支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底层技术已日趋成熟,其应用领域逐步平面化和具象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教育、就业、精准脱贫、公益等领域的应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1]。目前区块链技术应用在脱贫攻坚领域的实践有了一系列的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
区块链技术论文范例: 基于区块链的微电网数据安全共享方案
例如,贵阳市首次将区块链技术引入当地的精准扶贫工程,成立了国内首个区块链联动创新中心;深圳市提出了“区块链+精准扶贫”概念,并进行深入探索;中国人寿以“区块链+扶贫”为出发点,构建了“金融扶贫,保险先行”的模式。由此可见,高校精准资助育人体系的建构应主动提高目标站位、拓宽战略视野、强化机遇意识,深入挖掘区块链的应用潜力,积极谋划数字时代高校精准资助的美好愿景,实现扶贫、扶志与立德树人之间的有效融合,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一、区块链基本特征与精准资助育人体系的逻辑契合
20世纪90年代初,著名作家凯文·凯利在《失控》一书中详细阐述了分布式网络的特性。2008年,中本聪在《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一文中首先提出“区块链”的概念。作为一种开放式的账簿系统,区块链是由一个个数据区块组合而成的链式数据结构,它包含跨链技术、分片技术、隐私保护技术、智能合约、共识机制等核心技术[2]。其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分为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和应用层等,各层之间相互配合。在核心技术和系统框架的双重作用下,区块链拥有去中心化、开放透明、不可篡改、高度自治等主要特性。
(一)高度自治,高校精准资助育人体系智能化的关键所在
传统的体系运行更多是依靠人与人来完成,运行效率的高低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存在紧密的联系。在区块链中,节点之间通过共识算法可以进行自由连接,形成新的连接单元,具有高度自治的特征。在共识机制作用下,每个节点都会遵守管理员事先设定的协议和标准来判断每一组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对真实可靠的数据信息,节点对会自动记录、交换和存储,不受外来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在上述过程中,任一节点都可能成为阶段性的中心,但不具备强制性的中心控制功能。以京东研发的区块链智能算法为例,它成功打造了区块链品牌“智臻链”,实现零售业务与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紧密连接,成功孵化供应链的溯源场景。所以如果将区块链技术运用到高校管理领域,这种高度自治的特性将使高校精准资助育人体系更加具备操作性、智慧性和可持续性,有助于实现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中心的资助重构。
(二)不可篡改,高校精准资助育人体系精准化的客观要求
传统的数据的存储依托于CRUD数据库来进行,而CRUD数据库拥有creat(创建)、write(记录)、update(更新)和delete(删除)四项基本操作功能,在更新和删除这两项基本操作功能中,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随时都将面临来自内部删除或者外部篡改的危险,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与之对比,当前区块链中数据信息的分布式存储则主要依托CRW数据库来进行。在CRW数据库中,基本操作功能包含了creat(创建)、write(记录)和read(查阅)。由于没有更新和删除这两项操作功能,所以当数据信息添加到区块链中的任一节点上时,都将被永远保存,并且所有节点都会拥有一份相同的完整记录。
此外,根据节点越多、算力越强的原则,如果个人或者单位想要篡改或者造假某项信息,则必须拥有超过51%的节点控制权,这就进一步降低了数据信息被恶意篡改和删除的风险[3]。这种不可篡改的特性符合高校精准资助育人体系精准化的客观要求,有助于高校精准资助育人体系中每一条数据信息都保持着最原始的状态,可以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贫困等级的精准认定、各类奖学金的精准发放、高校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教育队伍的精准育人提供有效保障。
(三)开放透明,高校精准资助育人体系可信化的现实需要
在协同化趋势下,某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同时协调多个个体或者多种资源。数据信息的收集、存储与更新往往会涉及不同的机构部门和行业领域,但在传统的中心化模式下,各机构之间的数据信息很少对外开放和共享。这种以邻为壑的做法,既无法让长期积累的数据充分发挥价值,造成资源的浪费,也容易导致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出现,引起多方的信任危机。相比传统的数据管理方式,区块链是建立在不同计算机节点上的扁平化网络,所以其内部的数据信息具有高度的开放性。
通过公有链技术,个人或者单位都可以随时加入和退出任一节点。在自由进出节点的过程中,除了用户的私人信息被加密不可访问外,其余信息都可以通过特殊的浏览器进行查阅,从而使区块链具备高度的透明性。以比特币为例,其网络在系统层面上的信息是完全公开的,个人或者单位均可在线下载专用的比特币运算工具。在创建好节点和取得信任机制之后,便可自动运行。这种开放透明的特性,可以帮助资助者、被资助者和管理者掌握每一段数据流的详细动态,有效降低资助者、管理者与被资助者之间的信用成本,有助于提升高校精准资助育人体系在不同社会主体中的可信度。
(四)分布存储,高校精准资助育人体系扁平化的重要保障
随着大型主机在20世纪60年代问世,集中式的计算机存储成为主流。在中心化模式下,所有的数据信息都存储在单一的节点(主计算机)上,系统功能、应用程序、业务指令也均由其集中处理完成。这种模式有阶段性的时代优势,也存在维护成本高、基础设备昂贵、安全可靠性差等问题,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以IBM公布的《2020年数据泄露成本报告》为例,2019年全球共发生500余起重大数据泄露事件,平均损失成本约为386万美元,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个行业领域。
反之,区块链采用的是分布式存储,在分布式存储中,所有节点之间的权利和责任都是平等的,不存在主次之分。在同构多链 的技术支撑下,区块链不依赖于任何第三方信任管理机构,内部数据信息由所有节点来共同记录和管理。单个或者部分节点的失效不会对整个系统的运行产生负面影响。所以相较于中心化模式,区块链中的分布式存储可以将金字塔状的数据信息以扁平状的形式“压缩”至各个节点,能有效增强高校精准资助育人体系的管理效率、降低维护成本、减少数据被盗用删改带来的不必要损失,在资助申请、认定、公示、发放等环节保障学生的个人隐私和人格尊严,使资助工作“润物细无声”。
二、区块链视域下高校精准资助育人体系的时代价值
传统资助工作存在评定流程僵化、表格材料繁杂、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中指出,区块链系统完全可以适用于学生征信管理、升学就业、学术管理、资质证明、产学合作等方面,对教育就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4]。通过利用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可以在高校精准资助育人体系各管理节点建立分布式管理系统、生成用户电子画像、打造智慧服务平台、形成动态反馈机制,以提升高校精准资助育人体系的智慧性、精准性和教育性,丰富高校精准资助育人体系的内涵和外延,使高校精准资助育人体系与智慧思政的时代潮流、精准施策的时代要求、三全育人的时代使命相符合。
(一)智能化,高校精准资助育人体系促进智慧思政实现“靶向发力”随着数据大爆发与技术大跃进,智慧革命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智慧化革命指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手段,以更自然、更便捷、更精准的方式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高校精准资助育人体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主动顺应智慧革命的时代趋势,探索智慧思政,推动智慧资助。在区块链等诸多智能化技术的支撑下,高校精准资助育人体系能有效实现智慧思政教育对象的智慧识别、教育路径的智慧定制、教育成效的智慧评估。
三、推进区块链创新高校精准资助育人体系的路径研究
区块链赋能高校精准资助育人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坚持技术创新、推进标准统一、注重人才建设四种方面来实现高校精准资助育人体系内各节点、各环节的全面优化,打造集认定、资助、育人于一体的智能化服务平台,满足当代大学生群体个性化的思想特点和多元化的心理诉求,使高校精准资助育人体系真正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四、结语
高校精准资助是贯彻落实中央“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基本方略,有助于激发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脱贫的内生动力,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核心环节。区块链技术赋能高校精准资助育人体系是未来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探索,对于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区块链为高校精准资助育人体系的创新提供了诸多机遇,但仍旧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如何守住区块链赋予高校精准资助育人体系改革创新的底线、避免技术过程中出现的人机伦理关系困境、明晰高校思政队伍在其中的角色定位等。
因此,各级政府部门、高校和资助工作者都必须冷静地分析区块链与高校精准资助育人体系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把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实际需求,正确厘清区块链的本质意义,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科技发展规律,避免掉入“技术至上”的新陷阱,努力实现高校精准育人体系的新跨越。
参考文献:
[1]杨东.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N].人民日报,2019−11−26(09).YANGDong.Promotetheinnovativedevelopmentofblockchaintechnologyandindustry[N].People’sDaily,2019−11−26(09).
[2]聂云霞,肖坤.基于区块链的政务档案信息共享策略[J].浙江档案,2019(6):31−33.NIEYunxia,XIAOKun.Informationsharingstrategyofgovernmentaffairsarchivesbasedonblockchain[J].ZhejiangArchives,2019(6):31−33.
[3]康塔普斯科特,亚力克斯·塔普斯科特.区块链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11−12.CONTAPSCOTT.ATapscott.Blockchainrevolution[M].Beijing:CITICPublishingHouse,2016:11−12.
[4]中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编.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R].2016−10−18.
作者:胡邦宁1,徐佳铭2
Copyright 2002-2023 www.qikanzj.com 京ICP备160519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