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高端服务

南山风景区水生植物搭配设计研究

所属栏目:农业论文 时间:2017-12-16

  水生植物是空气的净化者,对水污染治理也有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物理的作用、吸收的作用以及微生物的辅助作用等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特别是它们对于水污染的控制、水环境的修复和景观美化有着独特的优势。水生植物作为南山风景区内园林植物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绿化,美化水体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表现出了良好的景观价值和生态效益,经过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得到西湖风景区水生植物造景具有的历史文化底蕴,突出景观四时变化,活用植物配置手法,注重生态功能等特色。下面文章主要针对镇江市南山风景区的各种水生植物的搭配及对周围景观影响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对旅游景观区水生植物的规划研究示范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南山风景区,水生植物,规划设计

  一、镇江市南山风景区的各种水生植物的搭配

  通过研究南山风景区水生植物,对其进行了初步分类,按照功能分为综合性、专属水生植物、生态示范、文化纪念以及其他5种类型,按照形式分为规则和自然式两种类型;对植物园水生区发展历史及趋势进行总结,归纳出欧美水生区以收集展示睡莲属、王莲属水生植物为发展脉络,逐渐展开其他水生植物的研究。

  1.1 镇江市南山风景区的各种水生植物的搭配特点

  南山水生植物突出景观四时变化园林植物景观的艺术特点, 是它的形象随着时间而变化。园林植物随着 植株的增长而 改变其形态; 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形成不同的季相特色。西湖 基金项目: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山东林业科技 孔杨勇等: 西湖风景区水生植物造景研究 2009 年第 2 期 风景区是春有桃, 夏有荷, 秋有桂, 冬有梅。一般在 一个局部或一个景点, 突出一两种园林植物作为季相特色, 并显示出各个公园、 景点的不同主题内容和 特色。因而其水生植物的配置结合各景点意境题材 的特色和游览时间的差异等因素, 遵循了这种基本 的配置原则, 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寻求水生植物景观 的四时变化。 为创造出四季花景, 通过应用不同花期的水生 植物, 分区种植、 分层配置、 或混合种植来延长花期 景色。

  风景区内丰富的水生植物种类结合岸边宿根 花卉及其它开花滨水植物的应用, 特别是新建景区, 则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了多种水生植物配置的花期连 续性和整体景观的全年可观性效果, 从而突出水生 植物景观的四时变化。而从景点分布来看, 太子湾、 花港观鱼红鱼池为 突出春景, 水生植物应用以黄菖蒲为主; 曲院风荷则 以荷花为主景,力求突出夏景; 而茅乡水情以茅立意, 通过大量应用禾本科植物如芦苇、芦竹、斑茅、蒲苇等, 营造 秋风瑟瑟芦苇花 的主景, 是西湖风景区内秋冬季节最主要和最具观赏价值的水生植物景观。

  石菖蒲、金钱蒲成丛地排压在鹅卵石下,植株按水势有直立、有伏置, 形似浑然天成;杨公堤近花圃 一侧的水系, 水道稍宽, 两边各丛植海寿花、再力花、美人蕉等阔叶类植物和水葱、 黄菖蒲、菖蒲等窄叶类植物, 并沿河道呈带状间隔分布, 高低错落、 疏密有致, 体现节奏与韵律;而南山路近花港一侧的溪流, 则通过蜘蛛兰与沿岸滨水植物上下层之间的良好融合,使溪流、水生植物、岸边植物自然过渡, 达到与空间环境的协调统一。

  1.2 活用植物配置手法

  风景区内多样的水体样式、丰富的水生植物种 类给植物配置手法的充分发挥带 来广阔的发展 空 间, 但同时也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因而在水生植 物配置上, 力求灵活运用, 探求创新, 传承和发展杭 州园林植物配置的风格与特色。

  1.3大水面的水生植物配置

  如曲院风荷,通过在湖中大量群植荷花, 呈现出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的恢弘景致; 茅 乡水情则通过在湖底布设 暗礁 , 并 种植芦苇、 芦 竹、 水烛等水生植物, 形成大小与形态各异的植物岛 来划分水面, 避免空间的一览无余; 而花港观鱼红鱼 池, 水生植物的种植设计则结合驳坎与岸边植物, 注 重大水面的观赏效果和岸边倒影的形成。

  1.4小水面的水生植物配置

  如柳浪闻莺万柳塘, 通过 一池三山 的空间格 局来进一步细化水面, 注重水生植物的远近观赏效 果; 茅乡水情入口处的一小池塘, 延续传统的水生植 物配置手法, 即周边布置挺水植物, 池面中央则多处 种植浮叶植物如萍蓬草、 睡莲; 而柳浪闻莺又一处临 缓坡大草坪的小水面, 则未种植任何水生植物, 给人 一种简洁、 大气之感。

  1.5 溪流中的水生植物配置

  如为营造金沙港自然野趣的溪流景观, 将常绿 4 注重生态功能应用 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 西湖风景名胜区就已提 出 湖坎外侧及堤、 岛旁边水面也应力争普种水生植 物, 以使吸附湖中浮游物体, 这将大大有助于澄清水 质 。近几年来, 随着水生植物的景观和生态功能 日显重要, 风景区内各水体中都已较广泛得种植各 类水生植物; 并通过适量的改造和局部的调整, 水生 植物景观日趋丰富, 植物群落愈加稳定, 发挥了应有 的功能。 在对原有植被充分保留的同时, 沿水岸布置 各类水生植物, 形成了一系列不同梯度的丰富的水 生植物群落。而通过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之间的大 量片植、 群植、 散植, 已经产生良好的社会、 经济与生 态效益。

  二、不同水生植物的搭配对周围景观的影响

  一般选用的植物类型有漂浮植物、根茎、球茎及种子植物、挺水草本植物类型、沉水植物类型以及其它类型的植物。不同类型的植物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功能,在生态设计时,应充分了解这些植物的特性和功能,这样才能构建一个生态平衡、环境优美的湿地驳岸。在植物配置时,充分利用植物特性,如利用漂浮植物季节性休眠特性,在冬季低温时配置水芹菜,而夏季高温时则配置水葫芦、大薸等适宜高温生长的植物,以避免因植物品种选择搭配单一而出现季节性的功能失调现象。另外还可以利用这类植物以营养生长为主,对N的吸收利用率较高的特性,在进行植物配置可作为N去除的优势植物而加以利用,从而提高湿地对N的去除效果。而提高湿地对N的去除效果。

  三、景区水生植物的维护要求

  3.1 加强野生水生植物资源的利用

  野生水生植物资源具有成本低、 适应性强、 种类 多等诸多优点, 能为水体绿化、 美化提供更多的基础 材料。浙江省有野生或野生状态的水生维管束植物 150 种, 通过筛选、 驯化和推广应用具较高观赏价值 的野生水生植物种类, 是今后丰富水生植物景观和 物种多样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特别是常绿种的选 用, 以大力改善目前冬季水景较为萧条的景象。

  3.2 注重控制污染源

  最大限度地发挥水生植物的 生态功能 水质的好坏不但直接影响水体景观, 还影响水 生植物的生长与生存。而水生植物对于水质的净化 作用, 与其种类、 数量、 占水体面积比等有关。故在 风景区大面积水域中, 首要任务应是采取行政干预 和技术措施, 严格控制周边污染物直接进入水体, 并 对鱼类和其他水生或陆生动物栖息、 繁殖场所进行 重点管理, 确保其良好的生态环境。

  3.2 监测水生植物群落的演替

  防止生物入侵危害 在大面积水域中, 自然式种植、 管理粗放的水生 植物群落较易产生群落演替。如杭州湖西水域的水 生植物群落, 特别是茅乡水情景区, 在经过一段适应 期之后, 已逐步显现群落演替的迹象, 从而会影响生 物多样性现状。因此需动态监测其时空变化, 并加 以人为因素干扰, 防止优势种变成单一种。 近年来, 水生植物种类的不断引进, 有效地扩大 了应用的选择余地, 丰富了造景手段, 但要注意防止 某些生活力强、 适应性广、 繁殖迅速的种类扩散, 避 免形成生物入侵危害。

  3.3 加强水生植物养护管理

  维护水体景观的一致性 由于对部分水生植物的生长习性、 生态特性和 观赏特性的了解比较欠缺, 从而在维护水体景观一 致性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就需要有关部门从理 论学习与日常管理实践两方面入手, 通过总结和相 互交流来逐步掌握和积累相关知识, 并组织进行水 生植物养护技术推广。 随着研究的深入、 经验的积累、 相互交流的增多 以及养护管理技术的不断成熟, 相信水生植物必能 发挥其最佳的景观价值和生态效益。

  结论

  水生植物作为现代城市园林造景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它们在生态环境中相互依存、相互竞争,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水生植物群落。水生植物不仅能够丰富园林景观,而且能净化水体,消除污染,真正营造一种“碧波荡漾,鸟语花香”的自然植物景观。

  参考文献:

  [1] 吴晞,吴雪飞. 武汉市城市公园水际植物的造景研究[J]. 现代园艺. 2011(05)

  [2] 黄典庆. 荷花的繁殖、栽培管理与景观应用[J]. 福建建筑. 2011(02)

  [3] 桑景拴. 水生植物的湿地应用[J].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0(04)

  [4] 顾鲸. 石河子水生观赏植物的现状调查及配制研究[J]. 石河子科技. 2010(03)

  [5] 朱建仁,李君先,毛乾坤. 水生植物及其在园林水景中的应用[J]. 上海农业科技. 2010(03)

  [6] 郑其新. 福州西湖公园北湖岛的植被现状和湿地景观保护[J]. 福建热作科技. 2010(01)

  [7] 王洋. 简述水生植物在营造园林景观中的应用[J]. 科技信息. 2009(36)

  相关阅读:园艺与种苗杂志农业职称论文征稿

  《园艺与种苗》主要报道玉米、高梁、马铃薯、甘薯、杂谷、杂豆等杂粮作物在遗传育种、生理生化、耕作栽培、植保、土肥、生物技术、贮藏加工、营养分析等方面的最新科技信息、研究论文、报告等。读者对象为农业科技人员,农业院校师生和各级农业领导干部。

  

更多学术问答


Copyright 2002-2023 www.qikanzj.com 京ICP备160519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