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高端服务

教学研究类论文范文(两篇)

所属栏目:教育论文 时间:2017-06-24

  下面是两篇教学研究类论文范文,第一篇论文介绍了教学法在中药鉴定学课堂教学的应用,探讨了在中药鉴定学研究中的关键,分析了常用的几种类型,第二篇论文探讨了《无机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从几个方面探讨了高等师范院校《无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教学法在中药鉴定学课堂教学的应用》

  【摘要】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针对该课程内容多、难记忆等特点,在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中尝试应用线索式教学法,取得较好效果。文章就线索式教学法在中药鉴定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中药鉴定学;线索式教学法;课堂教学

  中药鉴定学研究的对象是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及中成药,教材中共收录了300多种,具体中药品种涉及的内容包括来源、植物(动物)形态、产地、采收加工、化学成分、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性味与功能等,而性状鉴别中又包括形状、大小、颜色、表面、质地、断面、气味等若干内容,有些中药还涉及混伪品的鉴别,故该课程具有品种多、内容繁杂而关联性少、涉及知识面广等特点,是较难学的专业课之一。

  该课程学习的难点不是理论深奥难以理解,而是难记忆[2-5],这不仅是学生遇到的困难,也是新任课教师所必须解决的难题。线索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并执行一条清晰的主线,并以这条主线为载体实现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使知识系统化[6]。该方法能通过恰当的线索将纷繁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链,当可以从一个知识点联想到下一个知识点时,记忆量就减少了,记忆效率就会提高,这不仅能帮助教师在繁多的教学内容中找到头绪,使得授课过程思路清晰、逻辑性强,也可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提高学习效果。笔者尝试将线索式教学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线索的选择

  线索的选择是线索式教学法的关键环节,好比蚕茧抽丝,只有找准了丝头,才能顺畅地抽出整根丝。恰当的线索应该是容易记忆的或是对学生能产生深刻印象的,同时能使人较容易地联想到下一个知识点,逐渐引导出尽可能多的知识点。常用的线索有以下几种类型。

  1.1以药名作为线索

  中药的命名方法丰富多彩,药名中蕴含着与之相关的信息,如功效、药性、产地、颜色、气味等,易于引导出下一个知识点,所以此类型线索是最常使用的。以细辛为例:细辛为常用中药,来源于马兜铃科植物,在教材各论中是第四个要介绍的中药,同时这味中药比较特殊,有小毒,又是“马兜铃酸事件”的主角之一,所以是重点讲授的中药品种之一,需要讲授的内容较多,包括来源植物、药用部位、产地、化学成分、性状特征、显微组织结构特征等。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线索式教学法,首先让学生联想其名字的含义,从名字中得到细辛“根细、气辛香、味辛辣麻舌”这三个重要的性状鉴别特征,再以此为线索,引导出“马兜铃酸事件”对细辛药用部位的影响及安全性控制、植物来源、其它性状鉴别特征、产地、显微结构特征、主要有效成分及毒性成分等,基本涵盖了所需讲授的内容,巧妙的通过名字为线索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在了一起(见图1)。

  1.2以问题作为线索

  选择作为线索的问题往往都是教学的重点内容,此类型线索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积极的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该重点内容也能被学生牢记。以冬虫夏草为例:冬虫夏草为名贵中药,稀有、昂贵,市场上常有用其它虫草冒充冬虫夏草,所以在课堂讲授时,首先提出问题:虫草是否等同于冬虫夏草?以此为线索引出虫草形成的机理,虫草即真菌寄生在某种昆虫上的子座与昆虫尸体的复合体,使学生明白不同虫草的区别在于真菌与寄主昆虫的种类不同,于是解答了之前提出的问题,并自然地引导出冬虫夏草形成的机理,继而引出其性状鉴别特征及显微鉴别特征(见图2)。

  1.3以基本概念作为线索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是学好中药鉴定学这门课程的基础,以基本概念为线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川贝母为例:川贝母是多基原品种,商品规格主要分为松贝、青贝、炉贝,市场上还有多种贝母类药材,如教材中所收录的浙贝母、平贝母、湖北贝母、伊贝母,如果每一种贝母都单独讲授,既耗时又不利于学生抓住重点,所以在授课时,以“鳞茎”这一基本概念作为线索,紧紧抓住贝母类药材的药用部位均为鳞茎这一共同点,通过讲解鳞茎的概念,归纳总结出贝母类药材的共性,包括组成、气味、主要有效成分及显微粉末特征,再引导出不同贝母类药材的个性特征,这样既避免了共性特征的重复讲授,又教会了学生如何区分不同贝母类药材(见图3)。

  1.4以经验鉴别术语作为线索

  经验鉴别术语具有形象生动、易懂易记的特点,包含着大量与该药相关的信息。以厚朴为例:厚朴为皮类中药中的重点品种之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较多。授课时,以品质较佳的厚朴习称“紫油厚朴”这一经验鉴别术语为线索,从“紫”引导出厚朴内表面颜色,继而引出加工干燥方式;从“油”引导出内表面刻划特征及主要有效成分挥发油,继而引出气香及显微特征中的油细胞特征;从“厚朴”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即厚皮,引导出药用部位,继而引出商品规格,而皮类中药断面特征十分重要,由此引出断面性状鉴别特征,继而引出另一主要有效成分及主要显微粉末特征(见图4)。

  2讨论

  线索式教学法适用于知识点之间能建立关联,并能找到恰当的线索将知识点串联起来的中药品种,所以该方法只是中药鉴定学教学方法中的一种,“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要根据授课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甚至是多种方法的配合使用。此外,在应用线索式教学法时,讲授知识的先后顺序不同于教材编排的顺序,而且线索引导图中往往很难将所有知识点都串联进去,所以在教学中要及时告知学生所讲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使学生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做好笔记,同时补充线索引导图中未关联的内容,做好对授课内容的归纳总结。

  在《中药鉴定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线索式教学法,关键是选择恰当的线索,画出线索引导图,这既是教学的思路图,可帮助教师理清教学脉络,使教学讲解清晰、流畅,也使得教学内容简明扼要、便于记忆。该方法既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记忆教学内容,也可作为学生学习《中药鉴定学》课程的一种方法。教师将该方法介绍给学生,同时指导并训练学生画线索引导图,既可以使学生理解教师的上课思路,更好地配合教师,也有助于学生找出并理解知识点间的联系,把握教学要点,提高记忆效率。教学过程就本质而言是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活动,只有教、学双方共同配合,线索式教学法才能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卫莹芳.中药鉴定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吴启南.《中药鉴定学》的教学方法浅析[J].中医药学刊,2003,21(8):1348.

  [3]田景明,王晓琴,鄢长华.中药鉴定学教学方法探讨[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教育版),2014,36(S2):794-796.

  [4]刘义梅,陈科力.中药鉴定学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4):91-93.

  [5]杨竹雅,张洁,吴梅,等.中药鉴定学理论课程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21):156,158.

  [6]黄静儿.基于地理知识链生成的线索式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8:37-38.

  作者:吴梅 张洁 杨竹雅 单位:云南中医学院中药学院

  《无机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文中从《无机化学》课在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具体的教学实践,分别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树立起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理念。

  关键词:无机化学;教学;实践

  无机化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化学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该课程的内容既要立足于学生已掌握的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又要为其它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基础理论和无机化学知识。因此,要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好这门课程,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培养其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我们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但是在高等师范院校《无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人就自身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无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无机化学内容量大和课时的缩减

  我校选用的教材是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等校编《无机化学》第三版,教材的内容量很大,同时课时由120学时缩减为112学时,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要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难题。

  1.2学生学习方法的问题

  中学教师中“抱着走”、“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以及考试中知识记忆部分比重过大,致使学生养成了死记硬背,不消化理解内容的习惯,同时有些学生来到大学没有了教师和家长的约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较好的学生仍是按照中学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讲课进度,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存在困难。

  1.3教学方法的单一

  以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应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本科教育要培养适量的基础性、学术型人才,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多规格、多样化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因此要做到“四个更加注重”:即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专业轻人文的现状;注重科学知识、思想品德、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融合。这些教育需求应该在无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逐渐渗透,从而实现培养人才的目的。

  1.4学生基础知识的差异性

  由于我校面向全国范围招生,因此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选修的课程不一致,有的学生学过物质结构、酸碱平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等与无机化学相关的内容,有的则没学过,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兼顾个体化学知识的差异,也是我们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1.5传统的教学考核制度考核制度的建立应能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考试方式分为两部分:期末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包括作业和出勤各占10%。学生以陈旧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知识点,注重考试结果,同时做作业的时候只会照猫画虎,题设稍有改动就没有思路。因此应建立合适的考核体系才能适应与时俱进的社会。

  2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措施

  2.1针对教学时数的压缩,其一应该合理的选择教材内容,对其进行恰当的处理

  比如说四大化学反应中的酸碱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必须了解高中化学知识,高中新课标已经把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编入了高中化学教材体系,但是无机化学教材的内容基本没变。这样可以通过自学让学生回忆复习,在课堂上把高中没涉及的内容可以进一步加深和拓宽,以区别于中学化学,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对于后续课程中涉及的活度、活度系数以及离子强度等知识点,只要学生掌握其基本概念即可,不用深入讲解防止与分析化学或物理化学重复。其二分散难点,即将某些难于理解的知识点放到后续课程讲解。例如:将配位化学基础中的立体异构、桥联配合物、四面体场、正方形场以及软硬酸碱理论放到《配位化学》中讲授;钛副族元素和钒副族元素以及氢和稀有气体放到《中级无机化学》;镧系和锕系元素放到《稀土化学》。

  2.2学习方法的改变引导刚入大一的新生从中学的“赶着学”变为自主学习。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差距,让他们慢慢学会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好大学四年的时间规划,充分利用好课堂内外时间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比如说大学的课程设置并不是每天时时有课,没课的时候他们感到很迷茫,无所事事,这时教师应引导其去阅览室自主学习。课前一定要预习,通过预习要知道不懂的知识点,然后带着问题上课,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课后要及时复习,归纳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同时做作业以检验学生对内容掌握的程度。

  2.3教学方法的改变

  教学方法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多地采用参与式、讨论式、交互式的教学方法,同时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果,逐渐将教学内容与科研相结合,构建科研反哺教学的长效机制。当前学生的手机可以随时随地上网,这样他们预习中遇到问题提前告知老师,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有的放矢的详细讲解。课后复习以及做作业也能通过网络随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下次上课时可以集中讲解。通过这样的实践能够使大部分同学掌握知识,同时也促进教师合理的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增强其学习自信心。因此利用互联网随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听取其对授课情况的反映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可以很大的提高教学效果。

  2.4对于学生已具有的基础知识参次不齐,利用课余时间对其进行调查

  有些知识点只有少于5%的人中学没学过,可以通过优生帮助其学会,若有些知识点有一半人没学过,那就逐渐深入浅出地讲解,使不会的同学学会,会的同学再进一步加深以提高其学习兴趣。同时建立宿舍文化,以每个宿舍的成员为一个小组,在每个宿舍中挑选1-2名优生。比如在学习元素无机化学内容多而且杂又乱,系统性不强,可以把部分内容做成专题,让每个宿舍同学进行研究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交于老师,课堂上教师针对具体问题加以指导。辅导差生中学漏学的知识点,每个人参与共性问题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

  2.5建立全面的考核评价体系

  为了全面的评价学生以及适应社会的需求,改革传统的考试制度势在必行。我系采取了多种考核方式衡量学生的能力,降低期末考试的分值,提高平时成绩所占分值,期末成绩50分,平时成绩50分,包括课堂表现20分,每章总结10分,作业10分,课前预习10分。这样的考核方式降低了学生的考试压力,留出更多机会给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总之,无机化学这门课程对化学等各专业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及大学学习方法的掌握具有深远的意义。各大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对于教学改革的实践多种多样,但是教学改革之路仍在路上,永无止尽。我系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注重过程中始终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目的,为后续大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库宗军.关于无机化学绪论的教学[J].孝感学院学报,2001,21(6):89~91.

  [2]刘松艳,王宝珍,金爽.大学化学教学与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5(3):274~276.

  [3]胡宗球.创新人才培养与无机化学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2(3):25~27.

  [4]马晓艳.互联网络及多媒体技术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州化工,2010,38(3):236~237.

  [5]翟林峰,杭国培,王华林.“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8,22(1):94~96.

  [6]常新红.高师无机化学教学的思考和实践[J].广州化工,2014.

  作者:曹叶霞 尹爱萍 单位:忻州师范学院化学系

  推荐阅读:《赣南师范学院学报》创刊于1980年,由赣南师范学院主办,以反映教学、科研成果为主,并积极为教学、科研服务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

更多学术问答


Copyright 2002-2023 www.qikanzj.com 京ICP备160519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