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栏目:期刊知识 时间:2011-05-16
一.刊物名称、宗旨与内容的统一 保持刊物名称、宗旨与刊物内容的一致性,是学术期刊规范化的一个重要问题。本刊的名称是《世界经济与政治》,宗旨是:“以学术为本,严格学术规范要求,弘扬学术创新精神,提倡学术自由、平等,促进学术交流”。为了使刊物的内容与刊物名称、宗旨、基本属性、学术层次保持一致,我们注重国际政治与世界经济的结合;注重国际问题与国内问题的结合;注重选题的综合性、理论性和前沿性;注重学科建设,强调理论创新;注重实事求是和学术争鸣。我们在组稿中注意处理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本刊在有关全球性、地区性问题的稿件与有关国别问题的稿件之间,重点组织和选用前者,同时注意选用对国际社会有比较广泛影响或典型意义的、有关国别问题稿件或有关不同国别比较稿件,
其二,本刊的定位在于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的结合,强调从世界经济政治化、国际政治经济化的视角分析问题,尽管侧重于国际关系理论,但在总体上做到了与《世界经济与政治》刊物名称相符合,兼顾了世界经济类与国际政治类这两方面的稿件,特别注意组织和选用能将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结合起来、融会贯通的稿件。
其三,本刊的办刊方针是:理论性、战略性、综合性、现实性,不是纯理论性刊物,因此,我们较多地刊发了理论与实践结合、运用理论工具来剖析重大国际问题的学术论文,同时也适当刊发介绍国际政治与经济理论研究前沿的文章。
其四,注意组织和选用能将国际与外国问题研究同国内问题、中国对外政策问题研究结合起来的稿件,特别是增加了专门研究我国对外战略的栏目,如“中国与国际组织”、“战略研究”等,发表了不少能够将所谓“彼学”与“己学”结合起来、深入研究、探讨我国对外战略的论文。 二.注释规范化 论文注释的规范化是学术论文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论文的引证不仅是学术规范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学者伦(scholars’ ethics)的重要方面”。论文的注释包括对学术论文中正文以外不同部分的解释和说明。根据注释说明的对象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题目注释、作者注释、引文注释和释义性注释四类,我在这里主要讲引文注释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规范的注释不仅为读者对相关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提供研讨的线索,也为科研评价与文献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同时,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者本人的学风、学术品格和功底。比如,有的文章在该注释的地方没有注释,或者注释不完全;有引用著作的名称却不标页码;有的注释有误,依其所注查不到相应的引文;有的明明是转引别人的文章或著作中的外文注释,但并不注明所转引的出处;还有的注释原本是源于外文书刊,但作者却翻译成中文,令人无从查阅。
我们在编稿过程中还发现,有些作者的文章从表面上看似乎做了注释,而且做得很规范,但仔细一看,就发现在文章中阐述作者最主要论点的部分,大段地引用了别人的著作,却偏偏没有注释。有位作者的论文送呈专家审稿,说来也巧,作者所阐述的观点恰好是我们聘请的审稿专家已经出版的学术专著中的主要观点,结果是这位专家指出上述问题,并一一标出所引内容的页码。像这种
“在次要的地方注释很认真,而在重要的、关键的地方有意不做注,对注释‘有意遗漏’”问题并非罕见。这里,注释仅仅被作为一种“形式”,而在这种“注释形式化”的背后,暴露出作者缺乏尊重他人成果的学术意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与抄袭剽窃有联系。 我们感觉在外文注释中出现问题最多的是相当一部分作者引用别人论著中的二手材料,且不与原始材料核对,以至于出现书名与作者名不附,张冠李戴,页码不准确的问题。因此,一个规范的注释最好不要采用“转引自”,认真的作者不应满足于“转引自”,而应该找到最终的出处。我们一定要大力倡导“诚实做注、诚实引证”的学术道德。中国的学术界其实也是有很多有思想、有见解的学问家的,但他们却总是得不到社会的承认,甚至往往被埋没。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思想、见解发表出来,在引起社会广泛注意之前,先就通过被有意不做注的“引用”而变成了引用者的东西。而引用者将其思想“攫为己有”以后,却可能利用做学问以外的手段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借猎取别人的成果而成了“名家”。学术道德规范是一个科学态度问题,研究者要加强学术自律,要尊重别人的学术成果。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有的文章注释虽然很全,其所引用的资料来源均是英、法、德、日等国的报刊,再仔细一查,你可以发现这些五花八门的注释都来自一个出处,这就是新华社的《参考资料》。鉴于《参考资料》的全部内容都可在网上查到并下载,因此,需要注意有人利用从《参考资料》网下载的内容,通过“块操作”拼凑“论文”的可能性。除了注释规范化以外,还有一个参考文献的规范化问题。现在,学术期刊越来越出现引文注释和文献索引的“单列性”趋势。我院大多数期刊都对注释比较重视,但部分期刊对开列参考文献不够重视(包括本刊),相当部分论文只是加注,却不开列参考文献。今后,应该尽量要求作者将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列出,既表明作者立论的依据,也体现对别人研究成果的尊重,也便于文献情报工作者通过对论文作者开列的参考文献的统计,得出某篇论文(或著作)被各方作者引用的次数,分析出该论文(或著作)及其作者的水平和影响,也有利于统计各种期刊所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的次数,进而对各种期刊的影响和地位进行分析比较。
三.学术批评也要讲规范 近年来,我们一些刊物展开学术批评和争论的文章有所增多。学术的批评与争论,思想的交锋与碰撞,不仅有利于促进学术的进步与发展,而且也可为学术刊物增色添彩,“学术评论、学术争鸣是学术发展的重要环节。学术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匡正谬误、拓宽思路、深化认识、繁荣学术。”因此,作为学术刊物,应十分重视和开展严肃认真、积极健康的学术批评。学术批评应以“文本”为中心,而非其他。但是,我在编稿过程中,也常常为一些作者的批评文章或争论文章中出现一些偏激的、情绪化的表述感到头痛,我将这种现象称为“情绪型的不规范”。今年我们刊发了几篇关于学术批评的文章,我们就遇到这种情况。似乎,写这类文章的作者对他所要批评或与之展开争论的文章及其作者“有一股子气”,非要发泄出来不可,或者是把学术批评当成了与对方较量高低,甚至要把对方打倒的擂台;而不是把学术批评作为相互切磋,追求真理,提高学术水平的园地。于是,就使用了一些过激的、刻薄的语言,不认真地审核被批评文本,不准确完整地理解对方的文句与词义,甚至不惜将被批评文本加以曲解、推向极端,以便自己“大批特批”。被批评者原来并没有错的话,经过一些批评者的“一推一挪”也变得很有“挨批的价值”了。我们应该提醒一些批评者,既然你是在批评别人“学风不正”,那么,你在批评别人的时候,你的批评本身也应该或者更应该保持好的学风,而且把学术批评本身当做学问来做。当然,被批评者在反批评的时候,同样应该保持好的学风,遵守学术批评的规范。我们编辑部在刊发学术批评的文章时,难免会遇到某些被批评者不能正确对待学术批评,对编辑部意见很大。但我们以为缺乏严肃批评的学术期刊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仍坚持努力创造学术讨论和学术批评的良好氛围,坚持
“让学术在批评中前进,让学风在批评中净化。”
四.文题、摘要和关键词的规范 学术期刊要注意文题、摘要和关键词的规范性,“以便于读者的利用、以利于国内和国际的学术交流;便于计算机管理。” 文题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读者识别论文,借以判断是否需要阅读的重要依据。我们在编辑工作中发现部分作者对文题重视不够,有的文题不能准确体现文章内容;有的文题过长或过简;有的副标题与正标题关系不明确;有的遗漏说明文题的重要信息,如“本文是某某社科基金项目的成果”等。总之,遇到文题不够规范的情况,编辑部有责任与作者一起商量修改问题,使之更加规范,这对文章的传播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摘要是论文的必要附加部分,它应该能简明、确切地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便于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知该论文的主要内容,也便于录入计算机数据库。但是,不少作者或者不提供摘要;或者不重视写摘要,敷衍了事;或者摘要的写法不规范,包括摘要内容与文章内容不符,摘要写得太长或太简,在摘要中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不用第三人称而以“本人”、“本文”等字样开头进行自我评价,在摘要中补充正文中所没有的内容等等。这些做法都影响了摘要的作用的发挥。 关键词是用来表达、揭示文章主题内容的、具有检索价值的词或词组,关键词应该从论文的题目、摘要或正文中抽取,它是学术论文进入流通和引用的一个窗口,包含着一篇文章的重要信息和检索点,对于编制和进行文献索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网络化时代,关键词的作用更加突出。目前,作者在选择关键词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有时选取的词或词组并不涉及论文的主要内容,有时甚至出现自造的词或词组等等。今后在选择关键词时,要更加注意关键词的规范化,注意选择关键词更加注意如何为学术文献的检索和统计提供便利,以便使更多的学术论文进入研究人员的引用、搜索的范围,更好地适应学术信息数据化和网络化的要求,努力形成适合社会科学论文的标准,进而达到促进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目的。
中国科协对科协系统学术期刊学术论文中关键词的选择与排序做出的具体规定很值得我们参考,其具体条款如下:(1)发表在中国科协系统学术期刊中所有学术论文,必须在内容摘要之后列出不少于4个关键词,没有关键词的论文应列入非学术论文类;(2)这些关键词应按以下顺序选择:第一关键词列出该文主要工作或内容所属二级学科名称;第二关键词列出该文研究得到的成果名称;第三关键词列出该文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的具体名称(对于综述和评述性学术论文等,此位置分别写“综述”或“评论”等);第四关键词列出在前三个关键词中没有出现的、但被该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事或物质的名称,或者在题目中出现的作者认为重要的名词。如有需要,第五、第六个关键词等列出作者认为有利于检索和文献利用的其他关键词。 与自然科技论文相比,社会科学论文有不同的特点,因此,不宜照搬科协系统学术期刊有关关键词的选择与排序的规定,但是,社会科学论文显然也需要制定一个有关关键词选择与排序的规范。
五.术语、概念、译名、地名的规范 学术期刊首先就是“要进行学科的术语和概念的规范,就像数学有它的基本公式和命题一样,社会科学研究中也应有其规范的术语和概念。” 这里先从专有名词和术语、译名和地名的规范化问题谈起。 近年来,随着中西文化及学术交流的扩展,在国际问题学术刊物中,对西方文献的大量翻译、评介越来越多,新概念、新名词不断涌现。与此相应的是译名(人名、书名、地名)和术语的规范化问题也比较突出,需要及时形成统一、规范的表述。正如有的学者提出的那样,“国内对这些名词的翻译既缺乏权威的规定,也没有同业公会认可的业内标准,结果就出现了一词多译的
‘自由化’局面,造成了交流上的混乱和困难。”比如,在同一篇文章中一个人名竟然有三个译名;如有的文章中英文混杂,或直接使用国际组织、专有名词和术语的英文缩略语,很不统一。我们对此有明确要求,在论文中第一次出现英文的专有名词和缩略语时必须有中文说明。歧义较大的还有东亚、亚洲、亚太地区,人们的理解常常有出入。有的时候人们说“亚洲”的时候其实指的是“东亚”,说“东亚”的时候其实指的是“中日韩加东盟”,说“东北亚”的时候其实指的是“中日韩三国”。
六.防止抄袭剽窃、一稿多投 防止抄袭剽窃、一稿多等行为,既要依靠编辑部加强对来稿的检查,也要依靠广大读者、作者的揭发检举,为此宜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同时应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建立违规处罚规定,加大对抄袭剽窃等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抄袭剽窃行为的曝光和惩罚。 与此同时,院内外同类刊物之间是否应该加强横向联系,就防止一稿多投、抄袭剽窃等行为建立一种合作机制?希望就此问题进行一些讨论。此外,利用网络检索来加强检查,也是一个办法。现在,我们在网上输入某一个作者的名字,可以查到很多有关此作者的文本,其中同一篇文章可能出现在多处,但往往是不同报刊或网站相互转载所致,而不是作者一稿多投所造成的。为此,还需要开发出区分报刊转载与一稿多投的办法。 关于一稿多投,似乎也有不同意见。也有人认为应该允许“一稿多投”,并说了一些理由。不过,我们仍然反对“一稿多投”,但是,对于同一篇文章在内部刊物发表后,再拿到公开刊物发表这种“一稿两用”的做法是否可以允许?或者将公开刊物上发表过的文章略加改写再当做作者的专著或与他人的合著的部分内容,这种做法是否合法?都应该有一个具体的正式的政策规定。与此相关连的一个问题是,现在以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向学术刊物投稿的情况越来越多。在发表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时,如何署名、怎样署名才算规范化,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七.匿名审稿制度与学术规范 有学者呼吁:社会科学的学术规范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在杂志社、出版社全面建立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评审制度——专家匿名评审制度。 双向匿名审稿制度是“国际学术界现有审稿制度中最公平、最合理和最少弊端的一种。历史地看,越是严格奉行匿名审稿制度的学术刊物,就越有可能持续地发表高质量的论文,也就越有可能树立其在学术界的权威地位。
Copyright 2002-2023 www.qikanzj.com 京ICP备16051962号